麹生来言,素娥寄声,偶阆苑游。
问去年今夕,逢余桂岭,前年今夕,见子菟裘。
何事尘劳,启人厌倦,痴兔老蟾因缩头。
宜珍重,要相期后会,直待来秋。
休休。
莫舞凉州。
岂巫女风姨相妒不。
枉停歌准拟,冰轮东上,持杯顾恋,银汉西流。
一笑天慳,四并时少,应负珠帘十二楼。
呼蕉叶,且与生酹古,排遣牢愁。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沁园春(以雨不克登楼,用前韵)》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曾伯。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麴生来言,素娥寄声,偶阆苑游。
麴生指的是麴维垣,他以自己的言辞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而素娥则是李曾伯的笔名,她以自己的声音寄托了自己的思念之情,两人一同游览阆苑。
问去年今夕,逢余桂岭,前年今夕,见子菟裘。
诗中询问了去年和前年的这一天,去年在桂岭山上遇见了余子菟裘,前年也在这一天见到了她。
何事尘劳,启人厌倦,痴兔老蟾因缩头。
诗中表达了对尘世纷扰和繁忙生活的厌倦之情,就像痴兔和老蟾蜍一样,因为困扰而躲起来。
宜珍重,要相期后会,直待来秋。休休。
诗人呼吁珍惜彼此,期待将来的相聚,直到秋天再见面,同时也表示希望彼此休息。
莫舞凉州。岂巫女风姨相妒不。
诗人劝告女子不要在凉州跳舞,因为怕巫女和风姨会嫉妒。
枉停歌准拟,冰轮东上,持杯顾恋,银汉西流。
诗人感叹停止歌唱是徒劳的,冰轮升起东方,手持酒杯回望,银河向西流去。
一笑天慳,四并时少,应负珠帘十二楼。
诗人说自己的一笑可以使天地变得狭窄,四时变得短暂,而他应该承担起珠帘十二楼的责任。
呼蕉叶,且与生酹古,排遣牢愁。
诗人呼唤着蕉叶,与他一起饮酒怀古,以排遣内心的忧愁。
这首诗词《沁园春(以雨不克登楼,用前韵)》表达了诗人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尘世繁忙的厌倦,以及对美好时光和相聚的期待。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和神话元素,通过描绘桂岭、菟裘、痴兔、老蟾蜍等形象,增加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的表达。同时,诗人也以自己的喜怒哀乐来感叹人生的短暂和珍贵,呼唤着与爱人一起怀古、排遣忧愁。整首诗词充满了诗人对爱情和人生的深情思考和表达。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1]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2],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3],莫桂酒兮椒浆;扬枹[4]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正蒙字子明,江宁人。居通济门外之罾湾,临河结庐,柴门昼闭。带索拾穗,未尝俯仰于人。年逾九十,隐沦终老。今体诗几万首,今刻其什一,顾邻初为序。台城一上路层层,景物萧条感慨增。玄武湖秋鸿雁下,华林园泠露霜凝。空山僧寺三更磐,隔岸人家半夜灯。霸业只今消歇尽,惟余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渐觉离乡远,宁知出处迂。风流看队马,潇洒入双鱼。谁解辞千乘,无人说二疏。老吾情不怯,漫读古人书。
买陂塘旋载杨柳,清风静扫尘务。柳阴已见疏成密,又听绿荷敲雨。鸥戏渚。柰倏尔翻飞,飞过崔嵬屿。形神自语。岂世事相萦,机心未息,物我不同趣。池亭小,收敛风烟来许。渔歌何愧钟吕。水纹瓦影相娱悦,高咏退之佳句。荷酌醑。有一曲沧浪,不犯人间谱。悠悠振古。问谁似吾侪,
潮涨湛芳桥。难渡兰桡。卷帘红袖莫相招。十二阑干今夜月,谁伴吹箫。烟草接亭皋。归思迢迢。兰成老去转无聊。偏恨秋风添鬓雪。不共魂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