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战争,惟有西湖,长如太平。
看高楼倚郭,云边矗栋,小亭连苑,波上飞甍。
太守风流,游人欢畅,气象迩来都斩新。
秋千外,剩钗骈玉燕,酒列金鲸。
人生。
乐事良辰。
况莺燕声中长是晴。
正风嘶宝马,软红不动,烟分采鹢,澄碧无声。
倚柳分题,藉花传令,满眼繁华无限情。
谁知道,有种梅处士,贫里看春。
陈人杰(1218-1243),一作陈经国,字刚父,号龟峰,长乐(今福建福州)南宋词人,同时也是宋代词坛上最短命的词人,享年仅26岁。他现存词作31首,全用《沁园春》调,这是两宋词史上罕见的用调方式。
陈人杰是南宋末的爱国词人。嘉熙元年,元兵压境,沔州(今陕西略阳县)诸镇将帅弃官逃遁。他的〔沁园春〕《丁酉岁感事》一词,及时地反映了这一重大时事,抨击致使神州沉沦的南宋统治者。另一首〔沁园春〕词,则直斥“诸君傅粉涂脂,问南北战争都不知”,对南宋君臣文恬武嬉、醉生梦死的苟安现象表示强烈的愤慨。其他象《次韵林南金赋愁》、《南金又赋无愁》、《问杜鹃》诸词,构思新颖,语意精警,反映了积极的人生态度。
陈人杰词笔力雄健,词风酷似辛弃疾。词中常抒发胸中勃郁,在激昂慷慨之中,透露出悲凉的气氛。他还以词论诗,提出“诗不穷人,人道得诗,胜如得官”,“惟诗也,是乾坤清气”的主张,把诗歌创作当成高于利禄的崇高事业,发挥了北宋欧阳修“穷而后工”的诗论。
现存《龟峰词》1卷,31首,全部是〔沁园春〕词调。有《四印斋所刻词》本。《龟峰词》用史着力以古喻今,既借以歌咏时事,忧嗟国家不幸;同时又用以抒写现实人生,感慨命运遭际。通过对史书典故的大量运用,《龟峰词》具有了丰富而又深刻的审美内涵。
陈廷焯《云韶集评》谓“《龟峰词》悲而壮”。“伤古吊今,议论纵横,大声疾呼,声满天地。预料‘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宴安’。有志不成,千古同慨。挑灯看剑,令读者起舞。”
《沁园春(咏西湖酒楼)》是一首宋代陈人杰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只有西湖,宛如太平。眺望高楼依靠城郭,云彩在楼顶上方,小亭连结在花园中,波纹上飞舞着屋檐。太守(官员)风度翩翩,游人欢快愉悦,景象逼近已是全新。秋千旁,剩下钗骈(指双钗)和玉燕,酒摆成金鲸。人生,乐事美好的时光。何况莺鸟声中长久是晴朗。正风中奔驰的宝马,红绸柔软不动,烟雾分离采集着白鹭,湖水清澈无声。倚在垂柳旁边,借花传递消息,满眼繁华中充满了无限情趣。谁知道,在那有梅花的地方,有一位贫穷的士人,凭窗欣赏春天。
诗意:
这首诗词以西湖酒楼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西湖风景的喜爱和对人生美好时光的向往。作者描绘了西湖高楼、小亭、波纹等景物,在描写中体现了太守风流和游人欢畅的场景,以及秋千、钗骈、玉燕和金鲸等元素,展示了西湖酒楼的繁华景象。作者通过描述宝马、红绸、烟雾和白鹭等形象,表达了对细腻而静谧的美的追求。最后,作者提到了一个贫穷的士人在欣赏春天,暗示了即便在逆境中,也能品味到生活中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词以西湖酒楼为背景,通过描绘景物和气氛,展现了西湖的繁华和美丽。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手法,使得读者可以感受到西湖的壮丽景色和人们的欢愉心情。作者通过对景物、声音和颜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西湖酒楼之中,体验其中的愉悦和惬意。
此外,诗中借景抒怀,通过西湖酒楼的景色和气氛,表达了对人生美好时光的向往。作者通过描绘宝马、红绸、烟雾和白鹭等形象,展示了对细腻而静谧的美的追求。最后,提到贫穷的士人在欣赏春天,寄托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激和珍惜。
整首诗词以描绘美景和表达感慨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美好的时光的向往。同时,通过对西湖酒楼的描写,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繁荣和人们对享乐生活的向往。
总之,《沁园春(咏西湖酒楼)》这首诗词通过对西湖酒楼景物和氛围的描绘,表达了对美景的赞美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西湖的壮丽和人们的欢愉,同时也体现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激和珍惜。
眼昏书字大,耳重觉声高
莫以凉风多,弃捐敝箧里。试记无风时,是谁引风起?
神仙富贵拟皆差,已把云台让仲华。幸有庾郎三种韭,别无滕叔两车麻。斩新句子包诸体,放泼腔儿令一家。白白红红满山谷,不知天女散何花。
枉看平生多少书,分明便是蠹书鱼。万签过眼还休去,一字经心恰似无。急读何如徐读妙,共看更胜独看渠。麴生冷笑仍相劝,惜取残零觅句须。
墙西泥三寸,墙东草三尺。可怜白鹿泉,蛙黾纷狼籍,湿萤如陨星,入户黏几席。病夫本嗜睡,况此风雨夕。永怀灢西寺,更忆山南驿。陈迹不可追,昏然堕吾帻。
孤来有野鸽,觜眼肖春鸠。饥肠欲得食,立我南屋头。我见如不见,夜去向何求。一日偶出群,盘空恣嬉游。谁借风铃响,朝夕声不休。饥色犹未改,翻翅如我仇。炳哉有露凤,天抑为尔俦。翕翼处其间,顾我独迟留。凤至吾道行,凤去吾道休。鸽乎何所为,勿污吾铛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