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沁园春(再和)》

秋岂悲人,人不悲秋,比春更浓。
有蕙兰丰度,尚存芳菊,牡丹文献,犹在芙蓉。
举蟹持醪,得鲈作鲙,晋宋间人有此风。
休轻笑,彼柴桑傲吏,龌龊篱东。
携壶与客还逢。
愿时许先生杖屦从。
叹尘踪如寄,鸥凫江海,性真聊适,蜩晏鸟蒿蓬。
刮眼青天,惊心黄叶,立尽梧桐月正中。
凄然久,看物情终竟,不心春容。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沁园春(再和)》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李曾伯。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秋岂悲人,人不悲秋,比春更浓。
即使秋天来临,也无法使人感到悲伤,人们并不为秋天而悲伤,反而比春天更加浓郁。

有蕙兰丰度,尚存芳菊,牡丹文献,犹在芙蓉。
花园中有着盛开的兰草和芳香的菊花,牡丹的美丽也像芙蓉一样依然存在。

举蟹持醪,得鲈作鲙,晋宋间人有此风。
举起螃蟹,端起美酒,捕捞鲈鱼来制作鲙(一种鲜美的菜肴),这是晋宋时期人们的风尚。

休轻笑,彼柴桑傲吏,龌龊篱东。
不要轻易嘲笑,那些傲慢的官员来自柴桑,他们的品行卑劣就像东边破烂的篱笆一样。

携壶与客还逢。愿时许先生杖屦从。
我手拿酒壶与友人相聚,希望时光能够允许先生带着拐杖和草鞋前来。

叹尘踪如寄,鸥凫江海,性真聊适,蜩晏鸟蒿蓬。
感叹尘世的流转如同离散的信件,而江海上的鸥鸟和凫鸭,它们自然而真实地适应着环境,蜩鸣与鸟鸣都在蒿蓬中。

刮眼青天,惊心黄叶,立尽梧桐月正中。
眼前是湛蓝的天空,心中却被枯黄的落叶所惊动,梧桐树下正是明亮的月光。

凄然久,看物情终竟,不心春容。
长久以来,我感到凄凉,看着万物的情感最终终结,却无法回忆起春天的容颜。

这首诗词以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慨。作者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秋天的浓郁和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中还融入了对柴桑傲吏的批评,以及对友情和时光的期盼。最后,作者通过对眼前景物的观察和对春天的怀念,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美好容颜的留恋之情。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

  • 《猛将吟》

    拟脍楼兰肉,蓄怒时未扬。秋鼙无退声,夜剑不隐光。虎队手驱出,豹篇心卷藏。古今皆有言,猛将出北方。

  • 《乌栖曲》

    西山作宫潮满池,宫鸟晓鸣茱萸枝。吴姬采莲自唱曲,君王昨夜舟中宿。

  •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主家台沼胜平阳,帝幸欢娱乐未央。掩映雕窗交极浦,参差绣户绕回塘。泉声百处传歌曲,树影千重对舞行。圣酒一沾何以报,唯欣颂德奉时康。

  • 《皇恐滩三首》

    小烦溪友语阳侯,好遣漂沙盖石头。能费奔流多少力,前头幸有一沙洲。

  • 《次韵刘景文送钱蒙仲三首》

    谁识天闲老骥,不争日暮长途。送尽青云九子,归去扁舟五湖。寄语竹林社友,同书桂籍天伦。王郎独为鬼录,世间无此玉人。五字古原春草,千金汉殿长门。经纬尚余三策,典刑留与诸孙。

  • 《秋思》

    烛暗夜已深,秋虫竞相语。惊风洒蕉叶,冷露散如雨。奈此留滞客,愁绪不可数。白发日以繁,青山渺何许。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