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贡生狂,日日弹冠,西望王阳。
待泥封屡下,蒲轮不至,卖琅琊产,办舍人装。
厚禄故人,黄金有术,何不分伊肘后方。
他年老,三千里外,八十思乡。
何如吾寿华堂。
在丞相东山旧第旁。
任王人亲至,不妨高枕,吾州盛事,更短邻墙。
我学希夷,邀公共坐,游戏壶中日月长。
山僧道,成仙未晚,救火须忙。
刘辰翁(一二三二~一二九七)(生年据本集卷九《百字令》自注“僕生绍定之五年壬辰”,卒年据《天下同文集》卷三七《哭须溪墓》),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因母老,请爲赣州濂溪书院山长。五年,应江万里邀入福建转运司幕,未几,随江入福建安抚司幕。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爲临安府教授。四年,入江东转运司幕。五年,爲中书省架阁,丁母忧去。元成宗大德元年卒。遗着由子将孙编爲《须溪先生集》,《宋史·艺文志》着录爲一百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天下同文集》等书所录,辑爲十卷,另有《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传世。《新元史》卷二三七、《宋季忠义录》卷一六有传。 刘辰翁诗,《须溪集》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书引录,编爲第一卷。《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以宜秋馆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编爲第二、三、四、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沁园春》是宋代刘辰翁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笑贡生狂,
日日弹冠,
西望王阳。
待泥封屡下,
蒲轮不至,
卖琅琊产,
办舍人装。
这首诗以贡生(科举考试中的一种身份)为主题,描述了贡生们的悲愤和无奈。他们每天打理冠帽,怀揣着对前途的期望,但是却迟迟没有消息,心中焦急地向西望着王阳,希望能够有好的结果。然而,命运却不断地给他们泼冷水,不断地让他们失望和沮丧。他们不得不卖掉自己的琅琊产业,换取官员的装束,期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考试分数。
厚禄故人,
黄金有术,
何不分伊肘后方。
他年老,
三千里外,
八十思乡。
何如吾寿华堂,
在丞相东山旧第旁。
这段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贡生们的同情和思考。诗人认为,有些人拥有财富和权势,却不愿意分一点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当年轻的贡生们年老时,他们会远离家乡,思念故土。与此同时,诗人希望自己能够享受长寿,在丞相的东山旧第旁边有一座华丽的府邸,过上安逸的生活。
任王人亲至,
不妨高枕,
吾州盛事,
更短邻墙。
我学希夷,
邀公共坐,
游戏壶中日月长。
这段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期望和理想。他希望能够受到王公的亲近和赏识,享受高枕无忧的生活。他希望自己的州府能有盛大的事务,使他的声望更加显赫。他希望自己能够学习到希夷(古代传说中的一个仙人,代表非凡的境界和智慧),邀请公众一起坐下来,一起欣赏壶中的日月长久流转。
山僧道,
成仙未晚,
救火须忙。
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修道和成仙的向往。他认为修道成仙的时间不晚,但同时也要意识到眼下还有紧急的事情需要去做,比如救火。这里可能暗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问题,诗人希望能够在追求自己理想的同时,也能关注和解决眼前的困难。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贡生们的困境以及诗人对自己的期望和理想,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它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科举制度下的官场和社会风貌,揭示了贡生们的苦闷和无奈。整首诗词用诙谐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沁园春》是宋代刘辰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笑贡生狂,
日日弹冠,
西望王阳。
待泥封屡下,
蒲轮不至,
卖琅琊产,
办舍人装。
贡生们为了应对科举考试的挑战,每天都梳理头冠,怀着期待的心情,一直期望着好消息。他们朝西方望去,希望能够得到王阳的青睐。然而,等待的时光一次又一次地流逝,他们的期盼却没有实现。为了维持生计,他们不得不卖掉自己的财产,购买官员的服饰,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
厚禄故人,
黄金有术,
何不分伊肘后方。
他年老,
三千里外,
八十思乡。
何如吾寿华堂,
在丞相东山旧第旁。
诗人表达了对官员们的批判,他们拥有丰厚的俸禄和财富,却不肯施舍一点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当年轻的贡生们年老时,他们会远离家乡,怀念故土。相比之下,诗人希望自己能够享受长寿,在丞相的东山旧第旁边拥有华丽的府邸,过上舒适的生活。
任王人亲至,
不妨高枕,
吾州盛事,
更短邻墙。
我学希夷,
邀公共坐,
游戏壶中日月长。
诗人向往王公的亲近和赏识,他希望能够高枕无忧地度过每一天。他希望自己的州府能有盛大的庆典,声名远播,甚至邻居的墙都会因此显得矮小。他想要学习希夷的智慧,邀请众人共同坐下来,欣赏壶中流动的日月,享受游戏的乐趣。
山僧道,
成仙未晚,
救火须忙。
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修道和成仙的向往。他相信修道成仙的时机尚未过去,但同时也强调眼下有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救火。这里的救火可能隐喻着社会中的问题和困境,诗人希望能够在追求自己理想的同时,关注和解决眼前的挑战。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贡生们的困境和诗人对个人理想的追求,抒发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它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科举制度下的官场风貌,揭示了贡生们的辛酸和无奈。整首诗词运用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