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三更,有人敧枕,晓檐报晴。
算顽云痴雾,不难扫荡,青天白日,元自分明。
权植油幢,聊张皂纛,坐听前驺鼓角鸣。
君休诧,岂宣申南翰,成旦东征。
鸿冥。
哽噎秋声。
正万里榆关未罢兵。
幸扬州上督,为吾石友,荆州元帅,是我梅兄。
约束鲸鲵,奠安鼪鼠,更使嵎夷海晏清。
连宵看,怕天狼隐耀,太白沈枪。
吴潜(一一九五~一二六二)(生年据《许国公奏议》卷二《再论计亩纳钱》“臣年二十三,蒙先皇帝亲擢之恩”推定),字毅夫,号履斋,宁国(今属安徽)人。渊弟。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授镇东军节度签判,改广德军。召爲祕书省正字,迁校书郎。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通判嘉兴府(《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权发遣府事。五年,迁淮西总领(《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纪》一)。歷知建康府、隆兴府、太平州、庆元府、平江府、镇江府、临安府。以言官论列,请致仕。起爲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改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徙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入爲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二年罢(《理宗本纪》三)。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再判庆元府,移判宁国府。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进封许国公(《理宗本纪》四)。景定元年(一二六○)以谏阻贾似道建储之议,谪建昌军,寻徙潮州。二年,责循州安置。三年卒于贬所(《理宗本纪》五)。有《许国公奏议》四卷。诗文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收辑遗文编爲《履斋遗稿》四卷,但所辑面不广。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七,《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吴潜诗,第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履斋遗稿》及《两宋名贤小集·四明吟稿》爲底本,第二、三卷以《开庆四明续志》所收之《四明吟稿》二卷爲底本,散见他书之诗编爲第四卷。
《沁园春·夜雨三更》是宋代吴潜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夜晚的雨声连绵不断,已是深夜三更,有人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天明时分,雨水悄悄停歇。算计那顽固的乌云和困扰的雾气,并不难将它们驱散,青天白日,自然明朗。权势者栽种油幢,只为装饰,就像张挂黑色丝绸的旗帜一样,坐在家中听着前方将士的鼓角鸣响。君请勿惊讶,这并非宣申南翰的风采,乃是我东征的早晨。广袤无垠的天空,阻塞了秋天的声音,正是万里榆关的战争还未结束。幸运的是,我担任扬州的上督,与我同行的是石友,荆州的元帅则是我的梅兄。我们紧紧约束着鲸鲵和鼪鼠,进一步使嵎夷海平静安详。连夜观望,唯恐天狼隐匿了它的光芒,太白星也黯然失色。
诗词表达了夜晚雨声的连绵和深沉,以及清晨雨停的宁静。作者以雨水来喻示权势者的虚浮和装饰,表达了对战争长久和平的渴望。他自称担任扬州上督,以及与石友和梅兄一同守护边疆,以保持海洋的宁静。整首诗词中透露出作者对和平、清朗的向往,以及对战乱带来的痛苦和不安的忧虑。
吴潜的《沁园春·夜雨三更》通过雨夜的景象和自身的身份来传达对和平的期盼和对战乱的忧虑,同时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战争笼罩的边疆画面,展示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和平的追求。
十年倡家妇,三秋边地人。红妆楼上歇,白发陇头新。夜夜风霜苦,年年征戍频。山西长落日,塞北久无春。团扇辞恩宠,回文赠苦辛。胡兵屡攻战,汉使绝和亲。消息如瓶井,沉浮似路尘。空馀千里月,照妾两眉嚬。
琳宫十二夜生光,车马阗骈选佛场。水月竞邀罗绮色,栴檀都作麝兰香。林间度曲乌栖急,石上传杯兔影凉。金虎高坟胜游地,玉鱼银海正茫茫。
人生难满百年心。得分阴。胜千金。吹帽风流,时节又相寻。回首赐萸休说梦,真率具,自山林。逢迎一笑且开襟。酒频斟。量犹禁。相劝相期,长健似如今。醉也从他儿女手,争把菊,满头簪。
交情易翻覆,世态多炎凉。倦游将何之,可乐唯醉乡。
新买紫骝马,欲归清弋江。去弹琴雁独,来认舄凫双。橐实收盈篚,浓醅熟满缸。弟兄相忆否,风烛旧西窗。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仑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