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清江濯手》

属镂愤气已销平,江入新安水至清。
净洗长安遮日手,更容尘土到冠缨。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清江濯手》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诗意深邃,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清江濯手

中文译文:
属镂愤气已销平,
江入新安水至清。
净洗长安遮日手,
更容尘土到冠缨。

诗意和赏析:
《清江濯手》描绘了一幅清澈的江水和洁净的场景。诗人以江水的清澈为比喻,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真实、纯洁之美的追求。

诗的开篇,诗人以“属镂”形容自己的愤懑之情已经消散,愤愤不平的心情已经平息。接着,他将目光转向江水,描述江水进入新安之地后变得异常清澈,这里的水质纯净无比。

在第三、四句中,诗人以长安为背景,通过洗手来象征洗去污浊,净化自己的心灵和行为。长安作为当时的都城,汇聚了繁华与浊世,而诗人希望通过洗手净化自己,遮蔽阳光,以示对污浊环境的反思。

最后两句诗,诗人以“容”和“到”来强调冠缨上的尘土,意味着尘埃会自然而然地附着在身上,暗示了现实世界的不完美和困扰。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和对真实之美的向往。

总的来说,《清江濯手》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纯洁、真实之美的追求。诗人借助江水的清澈和自己洗手的动作,传递了对清明和净化的渴望,同时也借此抨击了社会的浊世沉沦。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富有意境和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游石门涧》

    石门无旧径,披榛访遗迹。时逢山水秋,清辉如古昔。常闻慧远辈,题诗此岩壁。云覆莓苔封,苍然无处觅。萧疏野生竹,崩剥多年石。自从东晋后,无复人游历。独有秋涧声,潺湲空旦夕。

  • 《次赵赵夷仲》

    坐听严更一再通,卓肩搜句夜虫同。拜嘉烋作开囊锦,似为衰翁疗首风。紫诰君宜步西掖,苍颜我欲隐东蒙。鞬櫜文陈甘三舍,百胜将军正总戎。

  • 《八月感怀》

    已近清秋节,兵烟处处同。山河千里月,天地一悲风。兄弟干戈里,边关涕泪中。京华不可见,北望意无穷。

  • 《溪上墺》

    满坡翠竹閒梅花,梅竹中閒住几家。本为牛羊安著脚,近来狼虎肆磨牙。青山绿水成烹鼎,白纸乌薪等撒沙。邂逅老农聊慰劳,且随时刻做生涯。

  • 《绍兴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

    猗欤先农,笔兹黍稷。既殖既播,有此粒食。秬经洁清,比罇疏幂。竭我瑶斝,莫报嘉绩。

  • 《又号牛李》

    门生故吏,不牛则李。(李谓宗闵也)。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