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清凉寺白云庵》

庵云作顶峭无邻,衣月为衿静称身。
木落冈峦因自献,水归洲渚得横陈。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诗词:《清凉寺白云庵》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庵云作顶峭无邻,
衣月为衿静称身。
木落冈峦因自献,
水归洲渚得横陈。

中文译文:
白云庵的庵云如同屹立在山峰巅峭处,周围没有其他庵堂。
月光借衣成为衿,静静地覆盖在身上。
山上的树木凋零,山峦因此自愿奉献。
水流归于洲渚,自然地横陈于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位于清凉寺的庵堂,以自然景观和宁静之美为主题。诗中使用了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清凉寺白云庵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先,庵堂的庵云如同屹立在绝顶险峭之处,形容其独特而壮观。庵云象征着庵堂的存在和独特之美。

接着,诗中描述了月光借衣成为衿,静静地覆盖在身上。这里的"衣月为衿"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月光比喻为衣服,强调了庵堂的宁静和祥和。

然后,诗人写道山上的树木凋零,山峦因此自愿奉献。这里表达了自然界万物随着季节的更替而自然变化的规律,也暗示了庵堂主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最后,水流归于洲渚,自然地横陈于此。这里描绘了水流归于平静的水域,形成一种横陈的景观。这种景象与庵堂的宁静相呼应,使整个诗意更加和谐。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庵堂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运用了富有意境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展示了王安石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 《赠别罗舜举》

    忆昔相从游,往往尝继晷。论文在肺肝,商确到肌体。一从怅分携,凫雁惯居徙。相望两川间,别梦萦百里。向来故园思,归兴动行李。奔驰快一见,舍馆渠暇理。畴昔夜过门,明月耿相视。一尊邀踌躇,啸咏天风起。朝来得秀句,惜别语盈纸。所愧才空疎,雅意孰称是。尘劳喜驱人,遣我

  • 《导引》

    上林寒早,仙仗转郊圻。笳鼓入云悲。逶迤辇路过西池。楼阁锁参差。都人瞻望意如疑。犹想翠华归。玉京传信杳无期。空掩赭黄衣。

  • 《颂古五首》

    锯解秤锤,油煎石磉。两手擎来,有功者赏。

  • 《食苦笋》

    老去居山乐最真,盘蔬日日富前陈。爱尝苦笋疏甜笋,似进忠臣远佞臣。饭为韵清常倍食,酒因味爽或添巡。美芹之意全相似,颇谓堪将献紫宸。

  • 《彭泽解印》

    五斗徒劳谩折腰,三年两鬓为谁焦。今朝官满重归去,还挈来时旧酒瓢。

  • 《燕京杂诗》

    河山元气入残秋,感慨时艰涕暗流。灾异江都曾作赋,功名李广不宜侯。凤凰可惜供鹰犬,骐骥偏令作马牛。意志新来摧折尽,人间何处可埋愁。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