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清凉寺送王彦鲁》

空怀谁与论,梦境偶相值。
莫将漱流齿,欲挂功名事。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诗词:《清凉寺送王彦鲁》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清凉寺送王彦鲁,古道西风瘦马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中文译文:
在清凉寺送别王彦鲁,古道上吹来西风,马儿瘦了身体却健壮。
夕阳无限美好,只是接近黄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他的朋友王彦鲁的送别之作。诗中通过描绘清凉寺的背景和自然景色,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和对友谊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人描述了送别的场景,清凉寺是一个古老的寺庙,受到西风的吹拂,形容了古朴、宁静的氛围。诗中提到的马儿瘦了身体却健壮,可能是因为长时间的旅行或者艰苦的环境造成的,这也增添了离别时的感伤氛围。

接着,诗人描绘了夕阳的美景,夕阳无限好,但遗憾的是它接近黄昏,暗示了离别的情感。夕阳的美好象征着友谊的温暖和美好时光的流逝,而接近黄昏则象征着别离的悲伤和不舍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思念和离别的伤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将人的情感与自然相融合,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首诗具有宋代诗歌特有的豪放、深沉的风格,表达了王安石深厚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

  • 《过赵受庄》

    老子方孤闷,西山忽在旁。回头邬子砦,明眼赵家庄。试饮章江味,中涵吉水香。望乡侬已喜,而况到吾乡。

  • 《虞美人》

    人间离合常相半。璧月宁长满。九秋风露又方阑。何日小窗相对、话悲欢。月华临夜宜人醉。老去嗟颜悴。君如玉树照清空。况有凝之道蕴、一尊同。

  • 《观棋?并引?》

    予素不解棋,尝独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户昼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意欣然喜之,自尔欲学,然终不解也。儿子过乃粗能者,儋守张中日従之戏,予亦隅坐,竟日不以为厌也。五老峰前,白鹤遗址。长松荫庭,风日清美。我时独游,不逢一士。谁欤棋者,户外屦二。不闻人声,

  • 《扪虱》

    上即居人头,下即居人身。夙岂为人食,今乃务食人。不必劳爪掐,聊以扪对宾。

  • 《西江月》

    天上初秋桂子,庭前八月丹花。一年一度见仙槎。秋色分明如画。愿把阴功一脉,灯灯相续无涯。降祥作善岂其差。永作渔樵嘉话。

  • 《游禹穴回出若邪》

    禹穴今朝到,邪溪此路通。著书闻太史,炼药有仙翁。鹤往笼犹挂,龙飞剑已空。石帆摇海上,天镜落湖中。水低寒云白,山边坠叶红。归舟何虑晚,日暮使樵风。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