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槌鼓近清明,小雨霏霏欲弄晴。
唤起十年心上事,春风楼下卖花声。
何应龙,字子翔,号橘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事蹟不详,与陈允平有交(《西麓诗稿·别何橘潭》诗)。着作已佚,仅《南宋六十家小集》中存《橘潭诗稿》一卷。事见本集。 何应龙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清明》
朝代:宋代
作者:何应龙
踏歌槌鼓近清明,
小雨霏霏欲弄晴。
唤起十年心上事,
春风楼下卖花声。
中文译文:
踏着歌声和槌鼓声靠近清明,
细雨纷纷欲将天空晴朗。
唤醒了我心中十年前发生的事情,
在春风吹拂的楼下,听到花卖者的呼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何应龙创作的《清明》。诗人以清明时节为背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绵绵、微风轻拂的景象。他脚踏着欢快的歌声和槌鼓声,走近了清明节,迎接着即将到来的晴朗天气。
诗人提到清明,不仅仅是描述节气的变化,更是引发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和思索。他说这清明唤起了他心中十年前的事情,这暗示着他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回忆起一段往事,可能是与亲人的离别、人生的转折点或其他重要的经历。
最后两句描述了春风吹拂的楼下,传来卖花者的声音。这象征着生活的继续,人们依然在繁忙的城市中贩卖花朵,街头巷尾充满了生机和喧嚣。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力。通过对清明节景象的描绘和对心灵的触动,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在情感上具有共鸣力,让读者通过清明节的景象,思考和回忆自己的过往经历,感受生活中的变化和瞬间的美好。
吾友张文潜,君行乃其里。当年钓游处,壮者或可指。闻风起遐想,意作千古士。不知尘土中,奴椎婢不齿。胸中无一尘,笔下有百纸。勿问见自知,未语君已憙。与游今已後,行矣勿停轨。
生于碛砺善驰走,万里南来困丘阜。青菰寒菽非适口,病闻北风犹举首。金台已平骨空朽,投之龙渊从尔友。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历天又复入西海,六龙所舍安在哉?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鲁阳何德,驻景挥戈?逆道违天,矫诬实多。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
短后衣装腰宝刀,空言无实世滔滔。掉齐虏舌何其易,斩郅支头岂不豪。异代武夫犹夺气,当时文吏苦吹毛。汉廷谁是持衡者。只罪邀功不赏劳。
千顷山中月,三黄顶上云。相看无一语,今日喜逢君。
早宿宾从劳,仲春江山丽。飘风过无时,舟楫敢不系。回塘澹暮色,日没众星嘒.缺月殊未生,青灯死分翳。穷途多俊异,乱世少恩惠。鄙夫亦放荡,草草频卒岁。斯文忧患馀,圣哲垂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