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逍遥不管天,日高丈五尚闲眠。
溪鱼村酒别般味,野蔌山肴不用钱。
翁牖荜门关小迳,乾柴白米煮清泉。
有时拄杖青松畔,便是人间快活仙。
白玉蟾(一一九四~?),本名葛长庚,因继雷州白氏爲后,改今名。字白叟、以閲、衆甫,号海琼子、海南翁、琼山道人、蠙菴、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于琼山(今属海南)。师事陈楠学道,遍歷名山。宁宗嘉定中诏赴阙,命馆太乙宫,赐号紫清明道真人(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二一)。全真教尊爲南五祖之一。有《海琼集》、《武夷集》、《上清集》、《玉隆集》等,由其徒彭耜合纂爲《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四十卷。事见本集卷首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 白玉蟾诗,以明正统?仙重编《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六卷、续集二卷爲底本。校以影印《道藏》本《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简称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明万历蓝格钞《海琼白真人文集》(简称明钞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刘双松安正堂刊《新刻琼琯白先生集》(简称刘本),清干隆刊《宋海琼白真人诗文全集》(简称干隆本)。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爲一卷。
《清贫轩》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白玉蟾。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清贫轩》
我只追求逍遥自在,不管世事如何变幻。
太阳升起已是中午,我依然悠然自得地沉睡。
村溪中的鱼,乡村的酒,味道无比美妙。
山中的野菜,山间的美食,无需花费金钱。
老人家的窗户和篱笆门,小小的小径与通道。
用干柴和白米煮着清泉,简单的生活让我无忧无虑。
有时倚靠杖杆在青松旁,便是人间的快乐和仙境。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白玉蟾追求清贫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人不在乎世间的繁琐和变幻,他追求逍遥自在的境界。太阳已经过了正午,但他依然悠然自得地沉睡,暗示他对于世俗的冲突和纷扰保持着超然的态度。
诗中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村溪中的鱼和乡村的酒具有独特的味道,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山中的野菜和山间的美食,不需要花费金钱,仍然能够满足生活的需求。老人家的窗户、篱笆门和小径通道都是简单而温馨的存在,突显了朴素生活的美好。
诗中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偶尔倚靠杖杆在青松旁的情景,他感到这样的生活就是人间的快乐和仙境,显示了他对于清贫自在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追求清贫自在的生活态度和对于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描写,诗词传递出一种追求内心平静、超脱尘世的意境。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与人文的赞美,以及对于朴素生活的珍视。整体上,这首诗词呈现了一种追求宁静自在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于朴实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古佛炉前一柱香,神龙夭矫挂空苍。人閒祥瑞六月雨,枕上吟哦终夕凉。不待白渠纷畚锸,俄惊赤卤屹仓箱。自惭太守无功德,帝力惟知荷圣皇。
汉臣问鹏曾游地,腊祭迎猫始出林。解箨光先凝片玉,含甘珍重等兼金。
缕缕柔条不奈春,为谁憔悴把眉颦。年来江上多离别,不信垂杨管得人。
杯酒谁欤可共挥,残年心事转多违。颇闻铜柱征蛮急,孰念葵丘遏籴非。典质衣裳今已尽,留连舟楫可无归。故园堪共吾儿灌,政恐淫霖岁亦饥。
杨柳春风绿万条,凭鞍一望已魂消。当年凤集城边路,曾爱纤纤拂画桥。
碧潭风定影涵虚,神物中藏岸一枯。一夜四郊春雨足,却来闲卧养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