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清平乐(东堂月夕小酌,时寒秀亭下娑罗花盛开)》

云峰秀叠。
露冷琉璃叶。
北畔娑罗花弄雪。
香度小桥淡月。
与君踏月寻花。
玉人双捧流霞。
吸尽杯中花月,仙风相送还家。

作者介绍

毛滂(一○六○~?)字泽民,号东堂居士,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以父荫入仕,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官郢州长寿尉。哲宗元祐中,爲杭州司法参军,移饶州。绍圣四年(一○九七),知武康县。徽宗崇宁初,召爲删定官(《苏轼诗集》卷三一施元之注)。政和四年(一一一四),以祠部员外郎知秀州。宣和六年(一一二四)尚存世。事见《东堂集》有关诗文。有《东堂集》六卷,诗四卷,书简二卷,乐府二卷及《东堂词》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成《东堂集》十卷,其中诗四卷。 毛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他书,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清平乐(东堂月夕小酌,时寒秀亭下娑罗花盛开)》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毛滂。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云峰秀叠。
露冷琉璃叶。
北畔娑罗花弄雪。
香度小桥淡月。
与君踏月寻花。
玉人双捧流霞。
吸尽杯中花月,
仙风相送还家。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场景,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情感表达,表现出清平乐的愉悦之情。诗中以娑罗花盛开的东堂月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饮的欢愉和对美景的赞美。诗人与友人在明亮的月光下寻找花朵,享受着花香和夜晚的宁静。诗的最后,诗人吸尽杯中的花和月,感受到仙风的相送,意味着他们即将返回家园。

赏析:
这首诗词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夜晚场景。诗人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如云峰叠秀、琉璃叶上的露水、娑罗花中飞舞的雪花等,给人以视觉和感官的愉悦。诗中的东堂月夜、小桥淡月等景物与人物的互动,营造了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氛围。诗人与友人一同踏月寻花,玉人双手捧着流霞,表达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共同追求和欣赏。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仙境般的美好时光的感激,并暗示着他们即将返回现实生活。

整首诗词以简洁、流畅的语言展示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对诗人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描绘,诗词传达了宁静、愉悦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轻松、舒适的心境。这首诗词以其清新的意境和优美的表达方式,展示了宋代诗词的风采。

  • 《题法院》

    胜景门闲对远山,竹深松老半含烟。皓月殿中三度磬,水晶宫里一僧禅。

  • 《子夜歌》

    高山种芙蓉,复经黄檗坞。果得一莲时,流离婴辛苦。

  • 《七律诗赠恩师梁储以表夺魁之志》

    壮心未肯逐樵渔,秦运咸思备扫除;剑贵百金方折阅,玉遭三黜忽沽诸。 红绫敢望明年饼,黄绢深惭此日书;三策举扬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

  • 《杂曲》

    殿内一处起金房。并胜余人白玉堂。珊瑚挂镜临网户。芙蓉作帐照雕梁。房栊宛转垂翠幕。佳丽逶迤隐珠箔。风前花管扬难留。舞处花钿低不落。阳台通梦太非真。洛浦凌波复不新。曲中唯闻张女调。定有同姓可怜人。但愿私情赐斜领。不愿傍人相比并。妾门逢春自可荣。君面未秋何意冷。

  • 《感二鸟》

    雄雌双好鸟,托栖空树中。有蛇出傍穴,喷毒气如虹。半夜此惊飞,瞥目随西东。有喙不能达,啼云复啸风。回翔隔岁月,老木高童童。眼生众禽噪,虽近未由通。昨朝烟雨晦,并翼向幽丛。鹰鸇尚横集,扬扬意无穷。

  • 《次韵王圜中二首》

    网得金鳞不忍烹,一瓯春菜眼偏明。逢君强赋湖阴曲,顾我方趋日照城。散坐酴醿留客醉,过庭鹎鵊为谁鸣。还朝密迩非轻别,知有蒲轮访姓名。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