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秋晓。
翠盖团团好。
碎剪黄金教恁小。
都著叶儿遮了。
折来休似年时。
小窗能有高低。
无顿许多香处,只消三两枝儿。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清平乐(赋木犀词)》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月明秋晓,翠盖团团好。
碎剪黄金教恁小,都著叶儿遮了。
折来休似年时,小窗能有高低。
无顿许多香处,只消三两枝儿。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宁静祥和的秋日景象。在明亮的月光下,清晨的秋天显得格外美好。诗人以木犀花为主题,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它的特点和魅力。木犀花的花瓣如翠盖一般团团扩展开,散发出迷人的香气。尽管花朵很小,却足以教人们感到黄金般的宝贵。花瓣掩映着叶子,使得整个花朵更加美丽。即使折下来,也能让人联想到年少时光的美好。小窗户能够感受到花朵的高低,说明花香扑鼻的地方并不多,只需几枝木犀花就足够了。
赏析:
这首诗词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描述了木犀花的美丽和香气。辛弃疾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闲适的秋日场景中。诗中的月明秋晓和翠盖团团好的描绘,展示了秋天的明亮与花朵的美丽。诗人用碎剪黄金来形容木犀花的微小,却散发出宝贵的香气,传递了珍贵之物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内在价值的寓意。叶子遮住了花瓣,增添了一种含蓄隐晦的美感,也让人想起了年少时美好的回忆。小窗能感受到花朵的高低,表达了诗人对细微之处的敏感和体验生活之美的态度。整首诗以简洁、清新的语言,将读者引入一个安静、纯净的境界,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宁静。
这首诗词展示了辛弃疾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之美的领悟,同时也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它通过描绘木犀花的细节来表达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视,以及在短暂的花开花落中感受到岁月流转的情感。整首诗词既有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绘,又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情感体验,充满了诗意和意境,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触动。
谁使霓裳逞细腰,随风尽日袂飘飖。飞花却讶春将遍,舞片还惊易销。看熟似同鸥过渚,兴仙刚道鹤冲霄。吟成谁与相酬酢,赖有疏梅伴寂寥。
後夜溪山雪,临门望子猷。莫因清兴尽,半道却回舟。
上下各有分,同质实异支。要用固尔先,当念扶我危。我刖尔独安,何以幸华夷。且愿缩袖间,操执自有时。
骄虏乘秋下蓟门,阴山日夕烟尘昏。三军疲马力已尽,百战残兵功未论。阵云泱漭屯塞北,羽书纷纷来不息。孤城望处增断肠,折剑看时可沾臆。元戎日夕且歌舞,不念关山久辛苦。自矜倚剑气凌云,却笑闻笳泪如雨。万里飘飖空此身,十年征战老胡尘。赤心报国无片赏,白首还家有几人。
客舍潭州又一春,花时风雨困频频。欲知夏木扶疏处,好挂陶翁洒酒巾。
西城永夜灵鼍鼓,北寺五更青石钟。九牧何时官事了,三英聊喜故人逢。甲庚定处君无让,蹀躞归时我请从。从却睡魔通夕语,明窗茗粥不体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