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边清血。
梦好离肠切。
笑倚柳条同挽结。
满眼河桥烟月。
莺啼新晓璁珑。
罗窗寂寞春空。
只许梦魂相近,此生枉是相逢。
(1081—1137)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子高,自号赤城居士。临海(今属浙江)人。
少时随父宦学四方,后侨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绍兴七年(1137),吕祉节制淮西抗金军马,荐为幕府参谋,他欣然响应,留其家于后方,以单骑从军。曾与吴若共著《东南防守便利》3卷,其大略谓“立国东南,当联络淮甸荆蜀之势”(《四库全书总目》)。
其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陈贻序和伯父陈贻范均进士及第,并都担任过州县官。他们不但文学造诣很高,而且陈贻范还是著名的藏书家。陈克自幼受家庭熏陶,才学日益长进,诗、词、文无不精通。他早年的诗,文辞优美,风格近温庭筠和李商隐,在“宋诗中另为一格”。他的词写得更好,佳作多多。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其“词格高丽,晏(殊)周(邦彦)流亚”。清李慈铭在所著《越缦堂读书记》一书中,论赞其词“在北宋诸家中,可与永叔(欧阳修)、子野(张先)抗衡一代,虽所传不多,吾浙称此事者,莫之先矣”。
陈克亲历两宋之交的战乱,其词对时世有所反应。如〔临江仙〕写身世之感,触及“胡尘直到江城”的严酷现实,〔虞美人〕写祈雨,注意到农村“日夜歌声苦”的悲惨之状。这类作品在他的集子里很少见。他的词主要还是承"花间"和北宋的婉丽之风,以描写粉融香润的生活和闲适之情见长。如〔菩萨蛮〕:“赤阑桥尽香街直,笼街细柳娇无力。金碧上青空,花晴帘影红。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醉眼不逢人,午香吹暗尘。”又如另一首写闲情的〔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以“烘帘自在垂”和“绿窗春睡轻”的恬淡境界受到历代词话家的称誉。清人陈廷焯说:"陈子高词婉雅闲丽,暗合温、韦之旨,晁无咎、毛泽民、万俟雅言等远不逮也。"(《白雨斋词话》)说陈克高于晁、毛等人未必公允,但“婉雅闲丽”和“合温韦之旨”二语倒是准确地道出了他的歌词创作的主导风格与继承关系。
《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著录陈克《天台集》10卷。又单行《赤城词》1卷,曾刊入长沙书肆《百家词》。今均不传。朱孝臧《□村丛书》所收《赤城词》1卷,系据林无垢校补旧钞本。赵万里复据他书共辑得41首,附录1首,刊入《校辑宋金元人词》。《全宋词》增辑至51首。《全宋词补辑》又补辑陈克词4首。陈克亦能诗,诗集已佚,部分作品仅见于《宋诗纪事》等书中,存词51首。
《清平乐(怀人)》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陈克。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枕边清血。梦好离肠切。
在枕边有清晨的血迹,梦中离别的情感割断了肠子。
笑倚柳条同挽结。满眼河桥烟月。
笑靠在垂柳上,与你共同系上了纽带。眼前满是河桥、烟雾和明亮的月光。
莺啼新晓璁珑。罗窗寂寞春空。
黄莺在新的早晨啼叫,春天的空气中充满了明亮的色彩。窗帘孤寂地悬挂,春天的空间感觉空虚无物。
只许梦魂相近,此生枉是相逢。
只能在梦中亲近彼此,这一生的相逢都是徒劳的。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思念的感情。作者描述了自己在枕边留下的血迹,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离别的苦涩。梦境中的离别让他的情感割断了肠子,这种痛苦难以忍受。然而,他通过柳条与对方结下了纽带,希望能够共同面对离别的痛苦。诗中的河桥、烟雾和明亮的月光,以及黄莺的啼叫,都营造出春天的美好景象,与作者内心的苦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作者表示只能在梦中相近,这一生的相逢都是徒劳的,暗示了他对离别的无奈和对永恒的渴望。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离别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示了作者对爱情和人生的痛苦思考。同时,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诗词中也流露出对美好的渴望和对幸福的追求。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给人以深深的感受和思考。
桥通流水绿溶溶,殿阁穹然镇象龙。半壁石桥通雪窦,一龛丽室占雷峰。挂岩屋似六和塔,入路门如九里松。遥想空庭明月夜,浮屠桂树影重重。
秋岂悲人,人不悲秋,比春更浓。有蕙兰丰度,尚存芳菊,牡丹文献,犹在芙蓉。举蟹持醪,得鲈作鲙,晋宋间人有此风。休轻笑,彼柴桑傲吏,龌龊篱东。携壶与客还逢。愿时许先生杖屦从。叹尘踪如寄,鸥凫江海,性真聊适,蜩晏鸟蒿蓬。刮眼青天,惊心黄叶,立尽梧桐月正中。凄然久
实命自天,鸿禧锡祚。昭晰绿文,氤氲黄系。玄感古彰,灵休诞布。寅奉珍符,聿怀永慕。
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重门临巨壑,连栋起崇隈。即今扬策度,非是弃繻回。
叠假山、得保义。幞头上、带著百般村气。做模样、偏得人憎,又识甚条例。今日伏惟安置。官诰又来索气。不如更叠个盆山,卖八文十二。
秦关望楚路,灞岸想江潭。几人应落泪,看君马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