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清平乐(书王德由主簿扇)》

溪回沙浅。
红杏都开遍。
鸂鶒不知春水暖。
犹傍垂杨春岸。
片帆千里轻船。
行人想见_眠。
谁似先生高举,一行白鹭青天。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清平乐(书王德由主簿扇)》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溪水回旋,沙滩浅浅。红杏树开遍了整个山谷。鸂鶒不知道春水已经变暖。它们仍停留在春天岸边的垂柳树旁。一艘小船轻轻地驶过千里长江。行人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安睡。没有人能像先生一样高举扇子,在蓝天下,一行白鹭飞翔。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祥和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由、高尚精神的追求。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溪水、红杏花和垂柳树,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和繁荣景象。诗人通过描写行人思念家乡的情景,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最后,诗人以赞美先生高举扇子的形象,表达了对先生高尚品质和自由意志的景仰。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简洁而生动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诗人情感来展示诗意。诗中的溪水、红杏花和垂柳树都是春天的象征,展示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行人思念家乡,反映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情和思乡之情。最后,诗人通过赞美先生高举扇子和白鹭飞翔的形象,表达了对高尚品质和自由精神的赞美和向往。

整首诗词以清新、明快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和自由的热爱和思念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行人思乡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最后以先生高举扇子和白鹭飞翔的形象,突出了对高尚品质和自由意志的讴歌和向往。这首诗词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辛弃疾的才华和对生活的热爱。

  • 《别后再用前韵寄呈明府》

    所困每患失其亲,白首甘为未遇人。饥目屡常昏皂白,晨炊何敢问新陈。强颜愧我犹初仕,策足如君即要津。惜别夜阑重款晤,交情终始暖於春。

  • 《姜特立寄诗编为赋四首》

    少年耽句千篇在,老境忘言半偈无。失喜因君还绝倒,但惊寒雀费隋珠。

  • 《题莱公泉》

    马鞍山下倚吟鞭,慨想前贤古道边。健笔南轩三大字,高风相国一泓泉。征途著句虽无暇,诗版留名自可传。寺主相邀观石刻,呼童汲水取茶煎。

  • 《元佑癸酉秋九月蒙恩补郡维扬十一月到治莅事》

    维扬禹九州,淮南唐四镇。地据江海冲,星占楚吴分。五季剧荒扰,我朝夷僭闰。督府时称雄,守帅选常遴。由来竹符使,莫匪邦家闻。其间九贤者,尤推万人俊。太原文章伯,师友渊源濬。五事陈便宜,七制推典训。屡荐官虽崇,三已色无愠。岐公老藩朝,惠爱浃吴晋。荐士言有味,偃兵

  • 《元宵薇山内弟酒边五首》

    火是人生日用资,难凭回禄做儿嬉。千镫照夜成何事,一点疏防万屋危。

  • 《来上人干延寿院乞颂》

    披蓁卜筑古林阿,百丈心於老病多。照彻有无方得我,缘分生灭不干他。谷云冷抱松根石,山月明悬屋角萝。若子殷勤圆此话,毗耶城里问维摩。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