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勤仙友。
劝我千年酒。
一曲履霜谁与奏。
邂逅麻姑妙手。
坐来休叹尘劳。
相逢难似今朝。
不待亲移玉指,自然痒处都消。
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西北)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民国《无棣县志》卷八)。元丰六年(一○八三),曾辟爲祭奠高丽国使书状官(《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三四一)。哲宗绍圣初苏轼知定州,辟爲管勾机宜文字。四年(一○九七)因折可适兵败事连累,罢原州通判(同上书卷四九一)。后以元祐党籍贬惠州。元符元年(一○九八)召监内香药库,旋因从苏轼辟事勒停(同上书卷五一一)。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又以代作范纯仁遗表忤蔡京,编管太平州,遂居姑熟。久之,徙唐州。官终朝请大夫。有《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李之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姑溪前后集》爲底本。校以明吴氏丛书堂钞本(残存卷五、卷六,简称吴钞,藏北京图书馆),清杨守敬跋明黄汝亨钞本(简称黄钞,藏上海图书馆),清丁丙藏并跋之清研经楼抄本(简称研经楼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咸丰伍崇曜校刊《粤雅堂丛书》本(简称粤本),清宣统吴崶金陵督粮道署校刊本(简称吴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清平乐(听杨姝琴)》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之仪。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殷勤的仙友,劝我喝千年的美酒。
一曲履霜,谁来演奏呢?
邂逅麻姑,她的手巧妙非凡。
坐下来,放下尘劳的牢骚。
相逢难得像今天这样美好。
不需要她亲自移动玉指,
只要有痒处,自然都会消失。
诗意:
这首诗以清平乐为题,表达了作者对清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诗中描述了仙境中的殷勤仙友劝告作者喝千年酒,象征着对永恒美好的追求。一曲履霜指的是仙乐,麻姑则象征着仙境中的仙女,她的妙手指的是仙乐的演奏。作者在麻姑的陪伴下,坐下来放下尘劳的牢骚,舒展心情,享受清平的乐趣。今天的相逢难得美好,让作者感到无比珍惜。最后,作者表达了对自然的信任,认为不需要麻姑亲自动手,只要有痒处,自然会消失,暗示着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顺从。
赏析:
这首诗以清平世界为背景,通过描绘仙乐和仙女的形象,表达了对清平安宁、纯净快乐生活的向往。诗中的仙境是一个超越尘世的理想之境,仙友的殷勤劝酒、麻姑的妙手演奏,使诗中的景象充满了神秘和美好。作者通过与麻姑的邂逅,暂时抛开尘世的劳累,感受到了一种超然的宁静和快乐。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信任,认为只要顺应自然的力量,痒处自然会消失,体现了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顺从态度。
整首诗情感宁静、欢愉,展示了作者对清平世界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通过艺术化的表达手法,诗中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安逸的美好境界。
清谈无限,林下逢人少。骑马踏红尘,恁区区、何时是了。名场利海,毕竟白头翁,山簇翠,水拖蓝,只个生涯好。君侯洒落,卜筑开冰沼。三径直危楼,遍岩隈、幽花香草。风勾月引,余事作诗人,词歌雪,气凌云,寒瘦伦郊岛。
潘氏亭前饮一宵,酒酣对竹啸琼箫。不知栖凤来多少,风去人归竹寂寥。
雪里难逢送炭人,地炉炙手便生春。酸寒东野真堪笑,解道曲身成直身。
一叶新凉,又是西风,吹转素商。揽玉壶英气,钟为人物,银河精采,融作文章。司巧天公,搀先七夕,分付天孙云锦裳。骑龙凤,自九霄飞至,万丈光芒。早年奏赋长杨。饱挹尽瀛洲风露香。间石渠天禄,借将班马,荷山锦水,暂作龚黄。药省春风,薇垣夜月,合佩仙花侍玉皇。明年里,
南朝笛竹蕲为良,织成文簟琉璃黄。旧物正尔冷如铁,此君无奈寒如霜。山斋溽暑正六月,野人清梦迷三湘。卷舒随分且藏节,作诗为报刘中央。
典郡治中总得贤,郊原一出万人传。山行野渡时时雨,妇饷夫耕处处田。说与老农无罪岁,但当力作有逢年。驱儿播种贫家事,可奈西畴只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