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痛饮。
忆向吴江醒。
明月团圆高树影。
十里蔷薇水冷。
大都一点宫黄。
人间直恁芳芬。
怕是九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
明月团圆高树影。十里蔷薇水冷。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芳芬。
怕是九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少年时代的欢乐与回忆。诗人怀念在吴江畔饮酒作乐的时光,回想起当时明亮的月光在高耸的树影下,十里蔷薇水清冷的景象。大都城中只有一点微弱的宫黄光芒,而人间却充满了浓郁的芳香。诗人可能认为,这种芳香不仅来自人间的美好,也来自天上的风露,使整个世界都散发着芬芳。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少年时代的美好回忆。通过描述吴江畔的饮酒欢乐和自然景观,诗人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愉悦的氛围。明亮的月光和高大的树影,以及清冷的蔷薇水,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此同时,诗人通过对大都城中微弱的宫黄光芒和人间的芳香的描绘,与自然界形成了对比。诗中的"九天风露"意味着天上的神仙之气,使得整个世界都充满了芬芳馥郁之气。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并将人间的美好与天上的神仙之境相联系。整首诗意境优美,表达了对青春时光的追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间美景的热爱之情。
今年春夏极穷忙,日检医书校药方。甫得木瓜治膝肿,又须荆芥沐头疡。一生辛苦身多病,四至平和脉尚强。寿及龟堂老睦守,不难万首富诗囊。
麦饭瓜虀及早催,田夫双眼望侬来。油盐不倩傍人带,日午痴儿犹未回。
萧然丈室虚,仿佛似僧居。影与身为伴,琴和鹤也无。饭时三种菜,香畔一函书。不似僧家处,昙昙发几株。
幽株旁挺绿婆娑,啄咂虽微奈美何。香剖蜜脾知韵胜,价轻鱼目为生多。左思赋咏名初出,玉局揄扬论岂颇。地极海南秋更暑,登盘犹足洗沈疴。
才落先明牖,无多未压檐。得时虽较浅,着物始知严。报岁三登速,裁花六出尖。贺祥开万物,却疠喜千阎。腹馁禽刚喙,螯僵蟹怕箝。地成银色界,门尽水晶帘。燕席凝杯蚁,书帏冰砚蟾。天形四垂接,曙色十分添。海讶龙飞沫,盘疑虎刻盐。阴阳惊腊早,气象假风兼。嚼爽肠忘渴,吟寒
丝雨如尘云著水,嫣香碎拾吴宫。百花冷暖避东风。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红。人说病宜随月减,恹恹却与春同。可能留蝶抱花丛。不成双梦影,翻笑杏梁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