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桥流水。
香满扶疏里。
忽见一枝明眼底。
人在山腰水尾。
梨花应梦纷纷。
征鸿叫断行云。
不见绿毛么凤,一方明月中庭。
王质,字华卿,太原祁人。五代祖通,字仲淹,隋末大儒,号文中子。通生福祚,终上蔡主簿。福祚生勉,登进士第,制策登科,位终宝鼎令。勉生怡,终渝州司户。怡生潜,扬州天长丞。质则潜之第五子。少负志操,以家世官卑,思立名于世,以大其门。寓居寿春,躬耕以养母,专以讲学为事,门人受业者大集其门。年甫强仕,不求闻达,亲友规之曰:“以华卿之才,取名位如俯拾地芥耳,安自苦于亹茸者乎?扬名显亲,非耕稼可致也。”质乃白于母,请赴乡举。
元和六年,登进士甲科。释褐岭南管记,历佐淮蔡、许昌、梓潼、兴元四府,累奏兼监察御史。入朝为殿中,迁侍御史、户部员外郎。为旧府延荐、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充兴元节度副使。入为户部郎中,迁谏议大夫。
太和中,王守澄构陷宰相宋申锡。文宗怒,欲加极法。质与常侍崔玄亮雨泣切谏,请付外推,申锡方从轻典。质为中人侧目,执政出为虢州刺史。质射策时,深为李吉甫所器;及德裕为相,甚礼之,事必咨决。寻召为给事中、河南尹。八
年,为宣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宣歙团练观察使。在政三年。开成元年十二月,无疾暴卒,时年六十八,赠左散骑常侍,谥曰定。
质清廉方雅,为政有声。虽权臣待之厚,而行己有素,不涉朋比之议。在宣城辟崔珦、刘濩、裴夷直、赵丱为从事,皆一代名流。视其所与,人士重之。
《清平乐》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王质。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清平乐
断桥流水。香满扶疏里。
忽见一枝明眼底。人在山腰水尾。
梨花应梦纷纷。征鸿叫断行云。
不见绿毛么凤,一方明月中庭。
译文:
桥断处水流潺潺,花香弥漫在茂密的树林中。
突然看见一枝明亮的眼睛底部,人在山腰水尾。
梨花似乎都在梦中纷纷飘落,征鸿的叫声打破了行云的宁静。
没有看到绿毛的美丽凤凰,在明亮的月光下的庭院中。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场景。桥断处的流水悠然流淌,传来花香扑鼻,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突然间,诗人注意到一双明亮的眼睛,它们仿佛拥有着独特的光芒。诗人身处在山腰,水的尽头,感受着大自然的宏伟和壮丽。梨花仿佛在梦中飘落,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景象。征鸿的叫声打破了行云的宁静,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丝生动和活力。然而,诗中提到的美丽的绿毛凤凰并未出现,只有一轮明亮的月光照亮了庭院。
赏析:
《清平乐》以细腻、富有意境的描写展示了自然景物的美丽和宁静。诗人通过描绘桥断处的流水、花香弥漫的扶疏树林,营造出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他用"明眼底"形容突然出现的一双明亮的眼睛,给诗中增添了神秘和惊奇的元素。诗人将自己置身于山腰水尾,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恢弘,形成了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梨花的飘落和征鸿的叫声为整个场景增添了生动和活力。然而,诗中提到的绿毛凤凰并未出现,只有明亮的月光映照着庭院。整首诗给人一种宁静、恬淡、清新的感觉,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意象运用,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
西昌有洲龙屈蟠,爪牙润泽鳞甲寒。桃花水肥意腾跃,似欲上与青天干。西昌有士龙变化,云可以乘泥可谢。胪传未放雷呜春,弦诵犹挑灯破夜。作成况遇今赵侯,萤窗开处吞龙洲。儒风相高踏鹏背,士气自敢骑鳌头。县前洲觜年年长,图谶会当应如响。雁塔固无过我前,云台更要在人上。
高竹临清沟,轩小亦且幽。光阴虽属夏,风露已惊秋。月色林间生,泉声砌下流。谁知此夜情,邈矣不能收。
遥天拍水共空明。玉镜浚咛氐厍纭<窔壳锶菸尴迧好,举头醉眼暂须醒。白眉公子催行急,碧落仙人著句清。后夜萧萧葭苇岸,一尊独酌见离情。
窗寒雪乱飞,雁带边声过。对影却增愁,吹灯暗中坐。
酸寒孟夫子,苦爱老叉诗。生涩有百篇,谓是琼瑶辞。百篇非所长,忧来豁穷悲。唯有刚肠铁,百炼不柔亏。退之何可骂,东野何可欺。文王已云没,谁顾好爵縻。生死守一丘,宁计饱与饥。万事付杯酒,从人笑狂痴。
肩摩袂属拥如山,平等道争看大阅还。无限儿童齐拍手,几多父老尽酡颜。八方共乐青春好,我亦常欣白昼闲。无奈老来归念重,梦魂夜夜绕乡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