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清平乐》

相望吴楚。
远信无凭据。
欲倩春风吹泪去。
化作愁云恨雨。
春应已到三吴。
楚江日夜东徂。
惟有溯流鱼上,不知尺素来无。

作者介绍

刘一止(1078~1160)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刘一止的生平

  刘一止,七岁能文,试太学,有司欲举其兼代官职,一止不就。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监秀州都酒务,迁越州教授、参知政事。高宗建炎四年(1130),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

  宋绍兴初,召试馆职,宋高宗大为称赏。绍兴间,历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起居郎奏事。高宗曾不无自得地说:“朕亲擢也”,在官期间,极陈堂吏、宦官参政之弊,终为人所忌恨,以言事罢,主管台州崇道观。起知袁州,改浙东路提点刑狱。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讲,迁给事中,又以言事罢,后被罢为提举江州太平观,进敷文阁待制。一止以忤秦桧,两次奉祠,御史中丞何若奏一止迎附李光,傲迈慢上,被削职。秦桧死,召至国门,以病不能拜任,力辞,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绍兴三十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二(此据《行状》,《宋史》本传作八十三)。

  有《苕溪集》五十五卷传世。事见《苕溪集》卷五四《阁学刘公行状》,《宋史》卷三七八有传。

刘一止的著述名录

  刘一止诗,自成一家,吕本中、陈与义读后叹道:“语不自人间来也。”刘一止的词题材广泛,主要包括羁旅行役、纪行咏怀、酬唱离别等方面。他的词作艺术性很强,擅于融情于景,化用前人诗句及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且语言浅切明畅、工致典雅,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曾以一首《喜迁莺·晓行》词在当时获得“刘晓行“之美誉。著有《类稿》50卷。以清拥万堂《苕溪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朱祖谋跋本(简称朱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存此42首。

作品评述

《清平乐》是刘一止所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相望吴楚。
远信无凭据。
欲倩春风吹泪去。
化作愁云恨雨。
春应已到三吴。
楚江日夜东徂。
惟有溯流鱼上,
不知尺素来无。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两地相望的景象。诗人身处吴楚两地,远方的信件无法提供确凿的凭据。诗人渴望借助春风将眼中的泪水吹散,但泪水却化作了忧愁的云彩和不断下落的雨滴。春天已经到达了三吴地区,楚江的水日夜向东流去。只有逆流而上的鱼儿,不知道它们离尺素(指鱼鳔)有多远。

赏析:
《清平乐》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愁绪。通过对吴楚两地的景象描写,诗人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思乡之情。诗中运用了春风、泪水、愁云和恨雨等意象,以表达诗人内心的忧愁和痛苦。同时,楚江的流水和逆流而上的鱼儿形成了对比,突显了诗人在异乡中的孤独感和迷茫感。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离乡之苦的感受,展现了宋代诗人常见的离乡情怀和对故乡的深情厚意。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描写,以及对自然景物和个体经历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家乡的深情。它既具有时代特色,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离乡思乡之情,又具有普遍性,触动了读者对家乡和归乡的情感共鸣。

  • 《癸水》

    癸水绕东城,刀兵不用忧。须勤疏道力,常使达潮头。

  • 《湖山十景·花港观鱼》

    断汊惟余旧姓存,倚阑投饵说当年。沙鸥曾见园兴废,近日游人又玉泉。

  • 《别诗三首(2)》

    其一有鸟西南飞,熠熠似苍鹰。朝发天北隅,暮闻日南陵。欲寄一言去,托之笺彩缯。因风附轻翼,以遗心蕴蒸。鸟辞路悠长,羽翼不能胜。意欲从鸟逝,驽马不可乘。其二晨风鸣北林,熠耀东南飞。愿言所相思,日暮不垂帷。明月照高楼,想见余光辉。玄鸟夜过庭,仿佛能复飞。褰裳路踟

  • 《句》

    乞米助(疒加辛)镏。

  • 《寄献润州赵舍人》

    南徐城古树苍苍,衙府楼台尽枕江。甘露钟声清醉榻,海门山色滴吟窗。直庐久负题红药,出镇何妨拥碧幢。闻说秋来自高尚,道装筇竹鹤成双。

  • 《春辞》

    碧落初明月未收,露华香滴杳梢头。玉阑干外东风暖,人在重云第几楼。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