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肌春瘦。
别凤离鸾后。
柳外画船看翠袖。
眼艳风流依旧。
杏梁语燕绸缪。
可堪前梦悠悠。
几度欲成花雨,断云还过南楼。
卢祖皋(约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号蒲江,永嘉(今属浙江)人。南宋庆元五年(1199)中进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今诗集不传,遗著有《蒲江词稿》一卷,刊入“彊村丛书”,凡96阕。诗作大多遗失,唯《宋诗记事》、《东瓯诗集》尚存近体诗8首。
卢祖皋于庆元五年(1199年),考取进士,从此便进入仕途。
嘉泰二年(1202),调任两浙西路吴江(今苏州市)主簿,重到吴中。嘉定十一年(1218),因文才卓著,内召临安,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十三年除秘书省正字,十三年三月,任校书郎。十二月,为秘书郎。十四年正月,升著作佐郎。十月,为著作郎兼权司封郎官。十五年正月,直学士院暂代学士职务,起草制诏及其他文稿。九月,迁将作少监,未久逝世,享年51岁,墓葬在杭州西湖名胜“九里云松”(洪春桥以西至灵隐天竺一带)。卢祖皋为楼钥之甥,学有渊源,与永嘉四灵以诗相倡和。卢氏为八百年来温州词宗,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八评云:“申之乐章甚工,字字可入律吕,浙人皆唱之。有《蒲江词稿》行世”。又《中兴词话》谓其《虞美人。钓雪亭》词“无一字不佳,每一咏之,所谓如行山阴道中,山水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竹屋、蒲江并存盛名。蒲江窘促,等诸自郐;竹屋硁硁,亦凡响耳。”
《清平乐》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卢祖皋。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玉肌春瘦。
别凤离鸾后。
柳外画船看翠袖。
眼艳风流依旧。
杏梁语燕绸缪。
可堪前梦悠悠。
几度欲成花雨,断云还过南楼。
中文译文:
皮肤如玉,春天的体态瘦弱。
离别凤凰与鸾鸟之后。
在垂柳外面,画船上看见闪动的翠绿袖。
眼神明亮、风情依旧。
在杏树梁上,燕子低语,绸缪感情。
这些情景令人陶醉,仿佛还沉浸在前一个梦中。
多少次希望成为飘落的花雨,但行云却再次经过南楼。
诗意和赏析:
《清平乐》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春日景象,以及人们在想象中追寻心灵自由和美好的心境。诗中的描写充满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的开篇写出了一个玉肌春瘦的形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春天瘦弱的美感。接着,诗人表达了离别凤凰与鸾鸟之后的感伤情绪,暗示着爱情的离散和别离的悲哀。
在柳树的枝条外面,画船上闪动的翠绿袖被诗人用来表达女性的美丽和动人的风姿。这种艳丽的风情依然存在于此,说明美好的事物在时间的流转中仍然保持着魅力。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写杏梁上的燕子低语和感情的绸缪,展示了春天的欢愉和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这些情景让人感到陶醉,仿佛置身于一个美梦中。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多次希望成为飘落的花雨,但行云却再次经过南楼的情感和心境。诗人希望自己能够拥有自由自在的生活,但现实中的束缚和变幻让他感到无奈和失望。
总的来说,《清平乐》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离别与相思之情以及对理想生活追求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真实性的思索。这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给人们带来了诗意和思考的空间。
柳暗人家水拍堤,人家随处有柴扉。草中白道穿村去,门外黄尘扑面飞。返照未沉僧独往,暮山时见鸟双归。风从北户来披拂,暗递花香入客衣。
生爱梅花是性情,故园阴绝泪纵横。梦中惊见南枝曝,起绕山边水畔行。
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巨浸虽稽天,旗盖俨中流。驾风樯浪舶,翻筋斗千秋。既而大神通,血食羊万头。封爵遂綦贵,青圭蔽珠旒。轮奂拟宫省,盥荐皆公侯。始盛自全闽,俄遍于齐州。静如海不波,幽与神为谋。营卒尝密祷,山越立献囚。岂必如麻姑,撒米人间游。亦窃笑阿环,种桃
何当开此镜,即见发如丝。白日急于水,少年能几时。每逢芳草处,长返故园迟。所以多为客,蹉跎欲怨谁。
真个忆。花下雨声初息。猛记乌衣曾旧识。丁宁教去觅。春半峭寒犹力。泪滴两襟成迹。独倚危阑清昼寂。草长流翠碧。
紫陌绝纤埃,油幢千骑来。剖辞纷若雨,奔吏殷成雷。圣泽初忧壅,群心本在台。海鳞方泼剌,云翼暂徘徊。芳室芝兰茂,春蹊桃李开。江湖馀派少,鸿雁远声哀。命厌蓍龟诱,年惊弟侄催。磨铅惭砥砺,挥策愧驽骀。玉管能喧谷,金炉可变灰。应怜费思者,衔泪亦衔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