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来还去。
轻似风头絮。
给俐相逢留不住。
何况相逢无处。
去时约略黄昏。
月华却到朱门。
别后几番明月,素娥应是消魂。
晏几道(一○三○?—一一○六?)(《唐宋词人年谱·二晏年谱》),字叔原,号小山,江西临川(今属江西)人。殊子。仁宗至和中,爲太常寺太祝(《文忠集》卷二二《侍中晏公神道碑铭》)。曾监颖昌许田镇(《山谷集》卷一六《小山集序》)。徽宗崇宁四年(一一○五),由干宁军通判转开封府推官(《摛文堂集》卷五《通判干宁军晏几道开封府判官制》)。转管勾使院(《宋会要辑稿》刑法四之八六)。几道以乐府着称,有《小山词》传世。今录诗七首。
《清平乐》是宋代晏几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清平乐
暂来还去。轻似风头絮。
给俐相逢留不住。何况相逢无处。
去时约略黄昏。月华却到朱门。
别后几番明月,素娥应是消魂。
译文:
暂时来了又离去。轻盈如风中的絮。
给予聪慧的相逢无法挽留。更何况相逢的机会很少。
离去的时候大约是黄昏。月光却照耀在朱门上。
分别后几次明亮的月光,深思的人必然会被消磨得精神恍惚。
诗意:
《清平乐》描绘了一种短暂而无常的相逢和离别之情。诗中的人物相遇如风中的轻絮,虽然相见时刻短暂,却无法挽留。作者表达了相逢的机会很少,而且在分别时往往是黄昏时刻,月光却照亮了别离的朱门。诗末作者暗示,分别之后的几次明亮的月光,必然会使思念的人陷入消魂的境地。
赏析:
《清平乐》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人生中短暂而珍贵的相逢和离别的主题。诗中的“暂来还去”表达了相逢的短暂性和无常性,人们仿佛只是匆匆经过,如同风中的薄絮。作者将相逢比喻为给予聪慧,暗示相遇之时的宝贵和难以把握。
诗中的“何况相逢无处”则反映了相逢的机缘很少,这种稀少性更加增添了相逢的珍贵感。同时,离别的时刻多发生在黄昏,黄昏的暗淡与月光的明亮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别离的痛苦和思念的情感。
诗末的“素娥应是消魂”巧妙地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暗示了分别后思念的人陷入了无法自拔的伤感。明亮的月光承载着人们的思念和回忆,使得离别之情更加深沉而悲切。
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通过对相逢和离别的描绘,表达了生命中短暂而珍贵的相遇和无法挽留的离别,以及思念之情的消魂之苦。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交织,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鸣,体现了晏几道细腻而独特的艺术风格。
回肠病骨两惊秋,已作衰翁未白头。天上有星宁免客,人间无地可埋忧。车翻落日何曾定,臂化鸣鴞岂易求。莫就离鸿寄归思,离鸿身世更悠悠。
咸驻目于垂螺,将应声而曳茧。岂无本事,愿吐妍辞。答眄流席上,发水调于歌唇;色授裾边,属河东之才子。未满飞鹣之愿,已成别鹄之悲。折荷柄而愁缕无穷,翦鲛绡而泪珠难贯。因成绝唱,少相清欢。遣情随杯酒滴郎心。不忍重开翡翠衾。封却软绡看锦水,水痕不似泪痕深。歌罢舞停
露积成山百种收,渔梁亦自富虾鳟。无羊说梦非真事,岂见元丰第二秋。
鹤骨何能尔,龙姿或果然。锋棱四面峻,节操一生坚。界纸书堪使,敲针钓最便。从教方有碍,终不效规圆。
吾昔与汝辈,读书常闭门。未尝冒湍险,岂顾垂堂言。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壁立千峰峻,淙流万壑奔。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浦上摇归恋,舟中失梦魂。泪沾明月峡,心断鶺鸰原。离阔星难聚,秋深露易繁。因君下南楚,书此寄乡园。
粉痕闲印玉尖纤,啼红傍晚奁。旧寒新暖尚相兼,梅疏待雪添。春冉冉,恨恹恹,章台对卷帘。个人鞭影弄凉蟾,楼前侧帽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