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河愁思望处满
渐素秋向晚
雁过南云
行人回泪眼
双鸾衾[衤周]悔展
夜又永
枕孤人远
梦未成归
梅花闻塞管
晏殊(九九一~一○五五),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幼以神童着称,真宗景德二年(一○○五)十五岁时即赐同进士出身,初授秘书省正字,久之,擢翰林学士。仁宗天圣三年(一○二五)迁枢密副使,明道元年(一○三二)除参知政事,康定元年(一○四○)进枢密使,庆历二年(一○四二)加同平章事。先后出知应天、江宁、河南府,以及亳、陈、颍、许、永兴等州军。至和元年(一○五四)以疾归东京。二年卒,年六十五。謚元献。晏殊原有集,久佚。清胡亦堂辑《元献遗文》一卷,仅存诗六首。劳格辑《元献遗补编》(简称补编)三卷,其中诗两卷。一九一七年南城李之鼎将两书校订,勒爲一编,后附《元献遗文增辑》一卷,收入宜秋馆刊本《宋人集乙编》中。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二《侍中晏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晏殊诗李氏刊本虽收辑最多,但凌乱丛杂。这次整理,在前人成果基础上重新补辑、编次,定爲三卷。其得之于《会稽掇英总集》等宋人着作者,爲第一卷;得之于宋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者,(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叶志诜抄本爲底本)爲第二卷;得之于元、明、清诸人着作者凡十八首,与辑出零句,合爲第三卷。
《清商怨·关河愁思望处满》是宋代文学家晏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关河愁思望处满,
渐素秋向晚雁过。
南云行人回泪眼,
双鸾衾[衤周]悔展夜又永。
枕孤人远梦未成,
归梅花闻塞管。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晏殊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他置身于关河之间,满怀忧愁,思念之情溢满心头。随着秋天渐渐地变得素净,夜晚的时候,雁群南飞。行人回首望着南方的云彩,眼中充满了泪水。他和爱人曾经共同拥有的双人鸾衾,此刻让他深感懊悔,夜晚又变得漫长而永恒。他枕着孤独的人,遥想的梦想还未实现。他听到归途中的梅花传来塞管的声音,这让他更加思念远方的人。
赏析:
晏殊以细腻而深情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内心的愁思和思念之情。通过描述关河、秋天、雁群、行人、双鸾衾、梅花等意象,他传达出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失去的遗憾之情。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晏殊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内心的孤独寂寞。
诗中的关河象征着分离和边疆,渐素秋向晚的描写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雁群南飞、南云行人回泪眼,通过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结合,表达了诗人远离爱人的痛苦和思念之情。双鸾衾的描写暗示了诗人曾经的幸福和如今的懊悔,夜晚又变得漫长而永恒,象征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尽的思念。
诗词最后一句以梅花闻塞管作为结束,通过听到梅花的声音,诗人更加思念远方的人,传达出他对爱情的坚守和对未来的期盼。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晏殊内心的思念之情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表达了他对分离和遗憾的痛苦体验。同时,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使诗词具有深远的意境和感染力,展现了晏殊的独特才情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何地堪相饯,南楼出万家。可怜高处送,远见故人车。野果新成子,庭槐欲作花。爱君兄弟好,书向颍中夸。
国香不欲论家谱,合姓孙枝作郑花。
墙角新开白版扉,时寻樵牧弄烟霏。代耕岂若收躬稼,赐帛可如出自机。湖海浪游今已倦,山林独往未全非。百年只愿身强健,长为慈亲负米归。
群儿欺老少陵穷,口燥唇乾发漫冲。颠沛须臾犹执礼,古来惟有一高共。
行役我方倦,苦吟谁复闻?戍楼春带雪,边角暮吹云。极目无人迹,回头送雁群。如何遣公子?高卧醉醺醺。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自喜时。名在士人当盛世,生於中国作男儿。良辰美景忍虚废,骤雨飘风无定期。过此焉能事追悔,尧夫非是爱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