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青玉案(送张伯修赴宣府)》

玉骢已向关头路。
待携取、功名去。
慷慨不歌桃叶渡。
囊书犹在,剑花未落,富有经纶处。
从军缅想当年赋。
纵局局翻新只如许。
但恐归来秋色暮。
薰炉茗碗,葵根瓠叶,落莫灯前雨。

作者介绍

吴泳(约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字叔永,潼川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进士。累迁著作郎,兼直舍人院。应诏上书,颇切时要。累迁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上疏言谨政体、正道揆、厉臣节、综军务四事。后进宝章阁学士,知温州,以言罢。泳著有鹤林集四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作品评述

《青玉案(送张伯修赴宣府)》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吴泳。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玉骢已向关头路,
待携取、功名去。
慷慨不歌桃叶渡,
囊书犹在,剑花未落,富有经纶处。

从军缅想当年赋,
纵局局翻新只如许。
但恐归来秋色暮,
薰炉茗碗,葵根瓠叶,落莫灯前雨。

译文:
玉骢已经走上了通往关头的路,
等待着带着功名离去。
慷慨之情不再歌唱桃叶船渡,
行囊中的书籍仍在,剑花未曾凋谢,在这个富有才智的地方。

加入军队,让我怀念起早年写的诗篇,
纵然世事变幻莫测,只有这样。
但我担心回来时已是秋色将暮,
闻香炉中的茗茶碗,看葵花下的葫芦叶,雨水落在寂静的灯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送别张伯修去宣府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投身仕途的祝福和对友情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玉骢"指代战马,已经走上通向边关的道路,意味着张伯修已投身军旅。诗人期待着他能够取得功名,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诗人的慷慨之情却不能如当初一样高歌,桃叶船渡指的是早年诗作中的欢乐场景,现在已经不再适用。

诗中提到的"囊书"和"剑花"分别代指学问和战功,暗示着张伯修在各个领域都有所成就,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才华。

接下来,诗人回忆起与张伯修的旧日友情,纵然时光荏苒,世事变化无常,但只希望他能够在新的环境中继续发扬光大。

然而,诗末表达了诗人对张伯修归来时景况的担忧。"秋色暮"暗示着时光流逝,岁月不饶人。薰炉中的茗茶碗,葵花下的葫芦叶以及落在灯前的雨水,都是描绘诗人在静寂中感受到的寂寥与忧伤。

整首诗以送别之情为主线,通过对张伯修的期望和对友情的思念,表达了时光易逝、人事如梦的感慨,以及对归来后境遇的担忧,展现了作者对友谊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情感表达。

  • 《湘中》

    一棹无情度碧湘,行行不脱水云乡。旗亭少饮村醪薄,田舍新炊晚稻香。箫鼓远来朝岳去,包笼争出趁虚忙。涂人有愧黄居士,十载看经不下堂。

  • 《霜夜望月》

    人静蛩喧天欲霜,不眠独自步风廊。闲看月走仍云走,知是云忙复月忙。

  • 《长芦舟中夜坐》

    故国五千里,孤帆四十程。客怀偏浩荡,乡梦不分明。万折河流曲,三更斗柄横。不眠方宴坐,野寺又钟声。

  • 《初入平低书院》

    雪屋弹琴泛作声,寂无人语纸窗明。倦游识破诸缘妄,心与梅花一处清。

  • 《寓崇圣寺怀李校书》

    几日卧南亭,卷帘秋月清。河关初罢梦,池阁更含情。寒露润金井,高风飘玉筝。前年共游客,刀笔事戎旌。

  • 《浣溪沙》

    帘幕重重护烛枝,碧阑干外雨如丝。轻衾小枕乍寒时。弦谱相思鸾柱涩,梦愁远别麝熏微。昨宵新病酒杯知。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