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三过苏台路。
还又是、匆匆去。
迅景流光容易度。
鹭洲鸥渚,苇汀芦岸,总是消魂处。
苍烟欲合斜阳暮。
付与愁人砌愁句。
为问新愁愁底许。
酒边成醉,醉边成梦,梦断前山雨。
吴潜(一一九五~一二六二)(生年据《许国公奏议》卷二《再论计亩纳钱》“臣年二十三,蒙先皇帝亲擢之恩”推定),字毅夫,号履斋,宁国(今属安徽)人。渊弟。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授镇东军节度签判,改广德军。召爲祕书省正字,迁校书郎。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通判嘉兴府(《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权发遣府事。五年,迁淮西总领(《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纪》一)。歷知建康府、隆兴府、太平州、庆元府、平江府、镇江府、临安府。以言官论列,请致仕。起爲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改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徙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入爲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二年罢(《理宗本纪》三)。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再判庆元府,移判宁国府。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进封许国公(《理宗本纪》四)。景定元年(一二六○)以谏阻贾似道建储之议,谪建昌军,寻徙潮州。二年,责循州安置。三年卒于贬所(《理宗本纪》五)。有《许国公奏议》四卷。诗文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收辑遗文编爲《履斋遗稿》四卷,但所辑面不广。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七,《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吴潜诗,第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履斋遗稿》及《两宋名贤小集·四明吟稿》爲底本,第二、三卷以《开庆四明续志》所收之《四明吟稿》二卷爲底本,散见他书之诗编爲第四卷。
《青玉案》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吴潜。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青玉案,是指一种青色的玉制案子,这里可以理解为青色的案几。诗人通过这个形象来描绘他的思念之情。
诗中写道:“十年三过苏台路。还又是、匆匆去。”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过去的十年里,三次经过苏州和台州之间的路途,而现在又匆匆地要离去。
“迅景流光容易度”,这句话描绘了景物的迅速变化和光景的流逝,强调时间的匆忙和不可逆转的性质。
“鹭洲鸥渚,苇汀芦岸,总是消魂处。”这句话描写了湖泊边的景色,以及它们给人带来的消魂之感。鹭洲、鸥渚、苇汀、芦岸都是湖边的景物,它们的美丽和宁静使人心醉神迷。
“苍烟欲合斜阳暮。付与愁人砌愁句。”这句话描绘了黄昏时分,苍烟似乎要和斜阳合为一体。诗人将自己的愁思寄托在这个景象之中,用愁句来砌筑自己的愁情。
“为问新愁愁底许。酒边成醉,醉边成梦,梦断前山雨。”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新的愁苦的感叹和疑问。他沉浸在酒的边缘,醉酒后进入梦乡,但梦境却在前山的雨中断续不清。
整首诗词以描述诗人的离别之情为主线,通过对景物和内心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命运的疑问。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容词,给人以深沉凄美的感觉。同时,通过对时间、景物和内心情感的交织处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整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独特的意境,使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离愁和对未来的迷惘。
往年曾约郁金床,半夜潜身入洞房。怀里不知金钿落,暗中唯觉绣鞋香。此时欲别魂俱断,自后相逢眼更狂。光景旋消惆怅在,一生赢得是凄凉。
州青县白浙河濆,饱向苍龙阙下闻。鼓角自严寒海月,旌旗不动湿江云。风骚处处文章主,井邑家家父母君。长恐抱辕留不住,九天鸳鹭待成群。
风涛晚未止,鼓枻欲何之。穉齿便相识,摹上成别离。水香浮浦树,月露满江蓠。明日空凝伫,茫茫无处期。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我思洞庭橘,赤金三寸圆。磊落火齐珠,缀树团紫烟。病肺燥不治,嘘吐气欲然。玉醴埋九地,凿井不得泉。我欲涉洞庭,采橘秋云边。骇浪破我舟,蛟龙怒腾骞。安得万里风,吹落堕我前。
羡君耽读书,日夜论今古。虽复在家人,不见释手处。意求五车尽,未惜双目苦。蓬莱倚霄汉,简册充栋宇。学成擅囷仓,笔落走风雨。破笼闭野鹤,短草藏文虎。鬓须忽半白,儿女无复乳。知君不能荐,愧我终何补。偶来相就谈,日落久未去。归鞍得新诗,佳句烂如组。古风弃雕琢,遗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