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晴云》

晴云行太虚,浩荡本无心。
随风忽变化,倏忽成古今。
卓尔起奇峰,万目竞瞻仰。
本自无心高,莫作有心想。

作者介绍

姜特立(一一二五~?),字邦杰,号南山老人,丽水(今属浙江)人。以父绶靖康中殉难恩,补承信郎,累迁福建路兵马副都监。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献所爲诗百篇,召试中书,时年六十。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平阳王侍读。光宗即位,除知阁门事。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以擅权并和右相留正不洽,夺职奉祠。未几,除浙东马步军都总管。宁宗庆元六年(一二○○),再奉祠,并赐节。八十岁时尚存世。姜特立以能诗称,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多有唱和。有《梅山集》,已佚,传世有《梅山续稿》,系淳熙十一年后诗,亦有脱漏(《永乐大典》残本中引《梅山续稿》诗,有多首不见今本)。事见集中有关诗篇,《宋史》卷四七○入《佞幸传》。 姜特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氏潜采堂抄本(简称朱本,藏上海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梅山小稿》(简称小稿)。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特立既备数宫属,入则番直,出则应酬,无復灞桥风雪间思也。时时作应用小诗,虽有惭大雅,譬如鷄肋,不忍弃也。故录之,名曰《续稿》。

作品评述

《晴云》是宋代诗人姜特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晴云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变幻无常和自身追求高尚境界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中文译文:
晴朗的云彩飘浮于虚空之中,
广阔浩渺的天空本没有任何意图。
随着风的吹拂忽然变幻,
瞬间转变成古往今来的各种形态。
突然冉冉升起,宛如奇峰耸立,
无数双眼睛竞相仰望。
本来就毫无企图的自然界是那样高远,
不要以为它有任何目的。

诗意和赏析:
《晴云》通过对晴朗云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诗中的晴云象征着自然界的变幻,它们无意识地漂浮于太虚之中,随风而动,形态多变。这种变幻的景象使人们产生敬畏之情,也引发了对自然界的思考和探索。

诗中的“卓尔起奇峰,万目竞瞻仰”表达了晴云的崇高和壮美,形象地描绘了云彩如奇峰一般傲然升起,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这种景象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无限的力量,也暗示了作者对追求卓越和高尚境界的追求。

最后两句“本自无心高,莫作有心想”是作者的寄语。它们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认为自然界之所以如此高远壮美,是因为它没有任何目的和欲望。人们不应该对自然界有所期待和干预,而是应该顺应自然,保持一颗无欲无求的心态。

整首诗词通过对晴云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高尚境界的向往。它呼唤人们要虚心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和追求卓越,与自然相融、顺应自然,以达到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 《句》

    画屏展尽一山川。

  • 《下元日诣会庆节所道场,呈余处恭尚书》

    琳宫朝谒早追趋,漏尽铜壶杀点初。半缕碧云横界月,一规银镜裂成梳。自拈沉水祈天寿,散作非烟满王虚。已被新寒欺病骨,柳阴偏隔日光疏。

  • 《七月闺情》

    七月坐凉宵,金波满丽谯。容华芳意改,枕席怨情饶。锦字沾愁泪,罗裙缓细腰。不如银汉女,岁岁鹊成桥。

  • 《桃源忆故人 自悟》

    父兄未老先亡过。已后不须发课。决定轮排到我。生死如何躲。悟来便做**麽。一任人猜心破。认正个中些个。有分携云朵。

  • 《分水铺》

    青山北去连天会,绿水东流到八闽。何必此中分界限,普天率土尽王臣。

  • 《天香》

    南国蜚声,三鳌孕粹,中兴循吏称首。官在中都,斑参玉笋,妙简帝心应久。长材已试,名字向、金瓯先覆。貂冕冠蝉载服,鸾台凤池荣簉。年年桂觞介寿。正江梅、犯寒时候。料想舞僮歌女,翠鬟依旧。富贵人间罕有。任鼎沸笙箫对樽□。稳步堤沙,高攀禁柳。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