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秋虫》

切切暗窗下,喓喓深草里。
秋天思妇心,雨夜愁人耳。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作品评述

《秋虫》这首诗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宛转深夜枕前,清脆的虫鸣,从茂密的草丛中传来。秋天寄托了思妇的心情,雨夜更加让人感到忧愁。

诗意:
这首诗词以秋夜的虫声和雨夜的愁思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惆怅和思念之情。诗中以虫鸣作为景物描写的主线,与诗人纷乱的心绪相呼应。诗词中的“秋天思妇心”的形象描写,将诗人自己的思念与秋天的寂寞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沉的哀愁。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叙述和抒情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寂寞。通过对秋天的描写,诗人将自己的思绪与季节相融合,表达了对离开的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虫声象征了思念的声音,通过声音传达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哀思。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丰富的形象和深邃的意境,烘托出浓厚的秋意和诗人内心的忧伤情怀。这种寂寥而凄美的描绘给读者一种深沉的感受,使人们对离愁和孤独的感受产生共鸣。

这首诗词以其简短的篇幅展现出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它也展现了白居易作品中常见的敏锐观察和细腻表达的特点,使人们对人生的无奈和诗人的孤独有了更深的思考。

  • 《和程泰之阁学咏雪十二题·钱雪》

    阳春有脚时难驻,见{左日右见}初消意已先。我亦鬓蓬飞雪满,与君相遇约年年。

  • 《宇文氏庄观海棠时海棠未甚开而余旦夕归矣赋》

    雨猛几终夕,风狂遂彻朝。眼缘春色醉,魂为客愁消。泽国空留滞,山房恐寂寥。平芜烟一望,乡梦太迢遥。

  • 《池上归道间即事二首》

    寒食清明近,知春不久归。眼惊红作阵,心爱绿成围。宿鹭立晴漱,栖鸦掀夕晖。狂游付年少,我已省前非。

  • 《偈颂八十五首》

    天自高,地自厚。一一不是单,三三亦非九。唯爱部渎山前丘大翁,见人长揖高叉手。

  • 《蝶恋花》

    断续乡心随晚汐。江底愁鱼,吹起波千尺。戍角一声人语寂,四山无月天如漆。午夜寒风欺败壁。腊泪纵横,试问今何夕?敲缺唾壶秋雨急,新词欲谱冰弦涩。

  • 《水调歌头》

    吾乡陆永仲,博学高才。自其少时,有声场屋,今栖自鹿洞下,绝荤酒,屏世事,自放尘埃之外。行将六十,而有婴儿之色,非得道者能如是乎。凤舞龙蟠处,玉室与金堂。平生想望真镜,依约在何方。谁信许君丹灶,便与吴君遗剑,只在洞天傍。若要安心地,便是远名场。几年来,开林麓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