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秋登兰山寄张五》

一作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作品评述

《秋登兰山寄张五》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秋天登上兰山,寄给好友张五的情景。诗人身处北山白云中,感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喜悦。他们相互望着山峰试图登高,内心跟随着南飞的雁群而飞翔,烦恼似乎在这一刻消失。

愁苦因着薄暮的来临而产生,然而他的兴致却因为清秋而勃发。当他看到归村的人们,便在沙滩边的渡口休息片刻。天边的树木像是一片片豆荚,江畔的船只如同明亮的月光。

诗人期待着何时能让朋友带着酒来,一起畅饮,共度重阳节的欢乐时光。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心境。诗人通过描写山峰、白云、雁群、村庄、树木和江畔的船只等元素,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和与之融为一体的愉悦感。

诗人将自己比作隐居山中的隐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快乐。他希望能与朋友共同登高,分享这美妙的体验。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希望能在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与朋友一起欢庆,忘却烦恼,畅饮美酒。

整首诗意境清新,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欢愉,同时也传递了对友谊和快乐的向往。这首诗具有典型的唐代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和特色,展现了孟浩然深厚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 《乍归九首》

    手种梅无恙,苍苔满树身。可怜开较早,不待远归人。

  • 《初夏夜赋》

    好景入新夏,幽人卧弊庐。廊腰得风远,树罅见星疏。门掩鸦栖後,钟鸣月上初。青灯尚堪近,起了读残书。

  • 《春寒》

    重楼燕子隔天涯,五柳阴疏未聚鸦。十日春寒淹雨雪,几番风信到梨花。横塘水长听莺处,小巷泥深卖酒家。多少朱门咽弦管,沉香火底按琵琶。

  • 《临江仙》

    自笑荒才非世用,功名都付悠悠。断肠怕上夕阳楼。萧萧枫叶下,漠漠苇花秋。日月未知忙底事,东生又复西流。古人不见使人愁。秋兰无处采,流水满芳洲。

  • 《秋日归旧山》

    山云蝉满树,欲住更何安。上国回将晚,孤峰别自难。碛遥鸿未到,江近夜先寒。泉石虽堪恋,行人不愿看。

  • 《永宁庵》

    路入永宁方午阴,禅师聊复坐沉吟。欲将门外葫芦水,倒作田间三日霖。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