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额斓斑暗旧金,玉猊香重暖沉沉。
秋风宫殿梧桐老,暮雨楼台帘幕深。
银箭漏迟鸡唱晓,绮窗人睡昼生阴。
无眼惯滴班姬泪,听尽长安夜夜砧。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秋宫》是宋代张耒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帐额斑斓暗旧金,玉猊香重暖沉沉。
秋风宫殿梧桐老,暮雨楼台帘幕深。
银箭漏迟鸡唱晓,绮窗人睡昼生阴。
无眼惯滴班姬泪,听尽长安夜夜砧。
译文:
金色帐幔斑驳暗淡,熏香气息浓重沉沉。
秋风吹老宫殿中的梧桐树,夜雨笼罩楼台帘幕深。
银色的钟箭滴漏迟缓,鸡鸣报晓时分。
美丽的窗棂上人们沉沉入睡,白天也似乎变得阴沉。
没有眼睛的班姬习惯了泪水的滴落,听尽长安夜夜的砧声。
诗意和赏析:
《秋宫》描绘了一个寂寥、凄凉的秋天宫殿景象。诗中以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宫殿的辉煌与衰落,以及宫殿中人们的冷清和无奈。
首先,诗人以金色帐幔的斑驳暗淡来暗示了宫殿的昔日辉煌已经逝去,只剩下一丝残存的光彩。玉猊的香气浓重,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但也带出了一种压抑的氛围。
接着,诗人以秋风吹老宫殿中的梧桐树来暗示宫殿的年代已久远,时光的流转使得宫殿渐渐老去。夜雨笼罩的楼台,厚重的帘幕,给人以一种寂静、沉重的感觉,增强了诗中的凄凉氛围。
诗中描写了宫中的时光流逝的情景。银色钟箭缓慢地滴漏,鸡鸣报晓,暗示时间的流转,夜晚即将结束。然而,窗棂上的人们却沉沉入睡,白天也变得阴沉,似乎与外界的光明和活力隔绝。
最后两句以班姬的形象来表达人们的悲伤之情。班姬是传说中的美女,因失明而滴泪,她的泪水成为了长安夜晚的常伴。这里将班姬的泪水与长安夜夜的砧声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人们对逝去时光的感伤和对命运无奈的抱怨。
整首诗词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了一个凄凉而萧条的秋宫景象,揭示了光辉的背后所隐藏的衰老和无奈。通过对时间流逝和宫殿衰落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逝去辉煌的怀念,以及对人事无常的思考和感慨。
一别一公后,相思时一吁。眼中疮校未,般若偈持无。
高原硗确石径微,篱巷明灭余残晖。旧裾飘风采桑去,白袷卷水秧稻归。深葭绕涧牛散卧,积麦满场鸡乱飞。前溪后谷暝烟起,稚子各出关柴扉。
青门走马趁心期,惆怅归来已校迟。应过唐昌玉蕊后,犹当崇敬牡丹时。暂游还忆崔先辈,欲醉先邀李拾遗。尚残半月芸香俸,不作归粮作酒赀。
错错在禅庭,高宜与竹名。健添秋雨响,乾助夜风清。雀静知枯折,僧闲见笋生。对吟殊洒落,负气甚孤贞。密谢编栏固,齐由灌溉平。松姿真可敌,柳态薄难并。映带兼苔石,参差近画楹。雪霜消后色,虫鸟默时声。远忆沧洲岸,寒连暮角城。幽根狂乱迸,劲叶动相撑。避暑须临坐,逃眠
曾称野鹤比群公,忽作长松向府中。骢马不骑人不识,泠然三尺别生风。
羁枕不成寐,羸骖晓出城。驿门深闭草,苑树密藏莺。老病安闲散,疏慵负圣明。津亭凝望久,惟是待潮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