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玉山西境绝偏,秋华亭子最清妍。
三峰秀割昆仑石,一沼深通渤澥渊。
鹦鹉隔窗留客语,芙容映水使人怜。
桂丛旧赋淮南隐,雪夜尝回剡曲船。
北海樽中常潋滟,东山席上有婵娟。
紫薇花照银瓶酒,玉树人调锦瑟弦。
醉过竹间风乍起,吟行梧下月初悬。
一声白鹤随归珮,何处重寻小有天。
《秋华亭槜李鲜于伯几篆颜》是明代释良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西境上有一处偏僻的秋华亭,最为美丽。三座秀丽的山峰像切割昆仑山石一样,一个深潭通向渤海和澥渊。鹦鹉透过窗户与客人交流,芙容的美丽在水中倒映,令人怜爱。桂丛中有过去赋诗的淮南隐士,雪夜曾回到剡曲的船上。北海的酒樽常常泛起涟漪,东山的宴席上有美丽的女子。紫薇花照耀着银瓶中的酒,玉树的人调弹奏着锦瑟的琴弦。醉酒后,竹林中的风突然起来,吟唱者行走在梧桐树下,月亮初升。一声白鹤随着佩玉归去,不知重寻之处何方,只觉得小小的天地中有天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山西境内的秋华亭,以及围绕这个亭子发生的一系列景色和情感。诗中融入了自然景观、人物形象和酒宴场景,展示了作者对美景和人情的感悟。
首先,描写了秋华亭的美丽和偏僻。亭子所在的山西境地处偏僻,但亭子本身却是最美丽的存在,体现了作者对这片山水的独特感受。
接着,通过描绘山峰和深潭,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宏伟。山峰的秀丽如同切割了昆仑山石一样,深潭通向渤海和澥渊,给人以无限遐想和想象空间。
诗中出现了鹦鹉和芙容,通过这两个形象,表达了人与自然的交流和人对美的欣赏。鹦鹉透过窗户与客人交流,展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纽带。芙容的美丽在水中倒映,使人感到怜爱,体现了作者对美的敏感和赞美之情。
在诗的后半部分,描写了北海和东山的酒宴场景,以及其中的美丽女子。北海的酒樽常常泛起涟漪,东山的宴席上有婵娟的女子,为整个场景增添了浪漫和欢乐的氛围。
最后,诗中提到了紫薇花、玉树和竹林的景象。紫薇花照耀着银瓶中的酒,玉树的人调弹奏着锦瑟的琴弦,展示了美景和音乐的相互辉映。醉酒后,竹林中的风起,吟唱者行走在梧桐树下,月亮初升,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自由自在的心境和情感。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入了人物形象和酒宴场景,展示了作者对美景和人情的感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描写手法,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人物形象的塑造和酒宴场景的描写,营造出一种优美、宁静的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情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自由和宁静的向往。
整首诗词以细腻、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山水之间的景色和人物之间的情感,给人一种超脱尘俗、宁静自在的感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对人情的描摹,传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并呈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好境界。这首诗词充满了诗意和情感,可以带给读者一种宁静、惬意的感受,同时也启发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思考。
波眼沄沄浪复轻,稍苏羁束过清明。倩人觅路先寻酒,久客怀乡始见饧。松下紫芽肥野菜,竹间青叶带山樱。自从一别齐安后,直到今朝始听莺。
闻说芳亭著意浓,留连美景一壶中。歌声不放莺声老,酒面长陪花面红。笋迸玉簪穿落日,柳拖金线击东风。时人尽道春归去,疑是桃源路忽通。
掌上恩移玉帐空,香珠满眼泣春风。飘零怨柳凋眉翠,狼藉愁桃坠脸红。凤辇只应三殿北,鸾声不向五湖中。笙歌处处回天眷,独自无情长信宫。
相送临汉水,怆然望故关。江芜连梦泽,楚雪入商山。语我他年旧,看君此日还。因将自悲泪,一洒别离间。
青山咫尺不容看,岂是山灵意有难。定自知侬坐诗瘦,故令空雾作漫漫。
萧条安化驿,倦客思悠哉。积水连天阔,青山送客来。疏篱风卷叶,败屋雨生苔。寄语淮阳旧,人今放逐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