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管叫秋月,清砧韵霜风。
天涯远梦归,惊断山千重。
群物动已息,百忧感从中。
日月矢双流,四时环无穷。
降阴夷老物,摧折壮士胸。
壮士亦何为,素丝悲青铜。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秋怀二首寄圣俞》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孤管叫秋月,清砧韵霜风。
独自吹奏孤管,秋天的月亮在高空中悬挂,清脆的砧杵声伴随着寒风。
天涯远梦归,惊断山千重。
远离故乡的人梦回家乡,却被山峦重重的景色惊醒。
群物动已息,百忧感从中。
万物已经静止,但内心的忧虑却在其中感受到。
日月矢双流,四时环无穷。
太阳和月亮像箭一样穿梭而过,四季循环不息。
降阴夷老物,摧折壮士胸。
阴暗的岁月使人衰老,摧折了壮士们的胸怀。
壮士亦何为,素丝悲青铜。
壮士们又能为何事而奋斗,他们的丝线之心悲伤如青铜。
这首诗词表达了欧阳修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沧桑的思考。他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孤独、忧虑和无奈之情。诗中的孤管、秋月、清砧等意象,以及对壮士和素丝的描写,都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整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时光的思索,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海翻波浪绕危峰,无尽岩前此界空。不是灰心求佛者,片时艰住寂寥中。
粉堞云齐,度清笳、愁入暮烟林杪。素艳透春,玉骨凄凉,勾带月痕生早。江天苍莽黄昏後,依然是、粉寒香瘦。动追感、西园嫩约,夜深人悄。记得东风窈窕。曾夜踏横斜,醉携娇小。惆怅旧欢,回首俱非,忍看绿笺红豆。香销纸帐人孤寝,相思恨、花还知否。梦回处,霜飞翠楼已晓。
壮岁耽书,黄卷青灯,留连寸阴。到中年赢得,清贫更甚,苍颜明镜,白发轻簪。衲被蒙头,草鞋著脚,风雨潇潇秋意深。凄凉否,瓶中匮粟,指下忘琴。一篇梁父高吟。看谷变陵迁古又今。便离骚经了,灵光赋就,行歌白雪,愈少知音。试问先生,如何即是,布袖长垂不上襟。掀髯笑,一
平明捧诏未央宫,全晋山河九曲东。官著绣衣惊曼倩,文传锦里压扬雄。红旌照日邻天上,玉剑横秋入塞中。每下银台南畔路,风尘那复旧时同
琼守相逢晚,来从海外头。岛微犹有国,沙尽更无州。风雨迷蛟室,云霞结蜃楼。喜闻为政好,黎俗遍歌讴。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晓 一作:山)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