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秋怀和子野》

霜纨如月胜吴纱,仿佛蟾宫路未赊。
涤暑自宜斟瑞露,凭虚谁肯乞飞霞。
荒城蔓草生萤火,古濑西风起浪花。
梦里仇山归未得,竹篱茅屋趁溪斜。

作者介绍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秋怀和子野》是宋代仇远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霜纨如月胜吴纱,
仿佛蟾宫路未赊。
涤暑自宜斟瑞露,
凭虚谁肯乞飞霞。

荒城蔓草生萤火,
古濑西风起浪花。
梦里仇山归未得,
竹篱茅屋趁溪斜。

译文:
秋天的薄霜如同明月,美丽而胜过吴地的纱。宛如蟾宫之路还未收取债务。凉爽的秋雨自然适宜斟满珍贵的露水,但是在这虚无的世界里,有谁愿意去请赐飞瑞霞呢?

在荒城中,野草茂盛,点缀着闪烁的萤火。古老的河濑中,西风掀起涌动的浪花。梦中,仇山的归乡尚未实现,只能趁溪水斜照下,暂时在竹篱茅屋中停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秋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和向往归家的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示了仇远对于自然景物的感悟和情感的流露。

首先,诗人用“霜纨如月胜吴纱”描绘了秋天的薄霜的美丽,将其比喻为明月,形容其洁白纯净,超越了吴地的纱。这种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清新凉爽秋天的喜爱。

接着,诗人运用了“仿佛蟾宫路未赊”的比喻,暗示了归乡的遥远和未实现的希望。蟾宫路是指传说中月宫的道路,而未赊则暗示归家之路尚未完成,仍然艰难和遥远。

然后,诗句“涤暑自宜斟瑞露,凭虚谁肯乞飞霞”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凉秋雨的向往,希望能沐浴其中。然而,面对虚无的世界,诗人感叹谁愿意去请赐飞瑞霞呢?这里瑞霞象征着美好的归宿和理想,而凭虚则暗示现实的无常和不可预测。

最后两句以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于归乡的思念。荒城中,野草茂盛,萤火点缀其间,形成一幅寂静而神秘的画面。古濑西风的起伏的浪花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波澜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于归家和回归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于美好归宿的追求。诗中所使用的意象和比喻丰富而准确,表达了诗人细融入自然的情感和对于理想归宿的渴望,同时也揭示了现实世界的无常和残酷。这首诗词通过对于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流露,展示了仇远独特的感悟和对于生活的思考,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感悟。

  • 《送客出城西》

    邓州谁亦解丹青,画我羸骖晚出城。残年政尔供愁了,末路那堪送客行。寒日满川分众色,暮林无叶寄秋声。垂鞭归去重回首,意落西南计未成。

  • 《宝光废塔》

    宝塔摩青苍,招提岁久荒。秋高栖俊隼,夜深月影长。寂寂星摇荡,飞霞入栋梁。守僧都去尽,萤火作灯光。鬼哭思禅度,遗经风日张。独有来巢燕,呢喃似宣扬。停骖伤古意,云合草头黄。闻说当年盛,钟鱼彻上方。

  • 《竹村居》

    霜筠万个绕龙孙,中有茅檐据小村。疏处只容猿鹤过,喜无俗客敢登门。

  • 《雪后梅花盛开折置灯下》

    满城桃李望东君,破腊江梅未上春。窗几数枝逾静好,园林一雪倍清新。已无妙语形容汝,不用幽香触拨人。迨此暇时当举酒,明朝风雨恐伤神。

  • 《观画鹤》

    华亭不相识,卫国复谁知。怅望冲天羽,甘心任画师。

  • 《偶成呈林郑二友两绝》

    声名俗口吾宗秀,风调西湖我辈人。自是山岩首不得,天教暂此伴闲身。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