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笑酸寒老孟郊,厌看俗事聚牛毛。
故乡甚爱鲈鱼美,冷掾何嫌马骨高。
少日宦情原淡泊,凉风客鬓转刁骚。
荷衣槐笏徒拘束,不似芒鞋白紵袍。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秋怀和子野》是宋代仇远创作的一首诗词。它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宁静淡泊的向往。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秋怀和子野
自嘲酸寒老孟郊,
厌倦俗务聚牛毛。
故乡深爱美鲈鱼,
冷漠官场不畏高。
年轻时的我本淡泊宦情,
凉风吹过,客官的鬓发变得狡黠妖娆。
束缚在身的荷衣和槐树笏杖,
无法与白紵袍和芒鞋相媲美。
诗意与赏析:
《秋怀和子野》通过仇远自嘲的笔调,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宁静淡泊的向往。诗中的“酸寒老孟郊”自嘲自己的年老衰弱,感叹岁月的流转。他厌倦了世俗的琐事,将其比喻为聚集牛毛,意味微不足道,无法引起他的兴趣。
仇远深爱故乡的鲈鱼,这里的鲈鱼被赋予美好的形象,反映了他对乡土生活的眷恋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而对于官场的冷漠和虚伪,他则以冷掾的态度对待,不畏权势的高山。
在年少时,仇远淡泊宦情,追求简单宁静的生活。然而,官场的冷风吹过,他的鬓发转变得狡黠妖娆,暗示了他在官场中逐渐失去纯真和淡泊的心态。
诗的最后两句以对比的方式,将自己束缚在身的荷衣和槐树笏杖与芒鞋和白紵袍进行对比。荷衣和槐树笏杖象征着官场的拘束和约束,而芒鞋和白紵袍则代表着自由自在和超然物外。通过对比,表达了仇远对自由和超然的向往。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自嘲的口吻,展示了仇远对于世俗生活的疏离感和对宁静淡泊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自由与束缚的思考和感悟。
选将初年起范阳,和戎晚节误平凉。大功宜受春秋责,盛毁何能日月伤。文士谈兵多谬误,兰台作史漫裁量。折衷自有成书在,公论从知千岁长。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移去群花种此君,满庭寒翠更无尘。暑天闲绕烦襟尽,犹有清风借四邻。
人品如君,人尽道,士林横绝。那更是、关西流庆,三山英杰。欣遇当年神降日,又逢初度阳生月。把八千余岁祝君龄,为君说。君自有,封侯骨。君不是,栖鸾客。况如今东阁,正收人物。坦腹素知王逸少,求贤不必商岩说。便明朝、有诏自天来,君王礼。
渡头风晚叶飞频,君去还吴我入秦。双泪别家犹未断,不堪仍送故乡人。
君子将遥役。遗我双题锦。临当欲去时。复留相思枕。题用常着心。枕以忆同寝。行行日已远。转觉心弥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