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秋怀四首》

山断开平野,河回杀急流。
登临须向夕,风雨更宜秋。
急急後飞雁,翩翩不下鸥。
晚舟犹小待,暮雀已深投。

作者介绍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作品评述

《秋怀四首》是宋代陈师道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秋怀四首

山断开平野,河回杀急流。
登临须向夕,风雨更宜秋。

急急後飞雁,翩翩不下鸥。
晚舟犹小待,暮雀已深投。

译文:
山峦中断平坦的原野,江水回旋形成迅猛的流动。
登上高处应该等到傍晚,风雨更适宜秋季。

急促地飞过的候鸟,优雅地飞翔的海鸥却不降落。
夜晚的船只仍然小心等待,黄昏时分的麻雀已经归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山峦和江水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秋意渐浓的心情。山峦与平野的衔接处断开,展现出秋天的苍凉之感,而回旋的江水则形成了急流的景象,增添了秋天的豪迈和壮丽。作者表示,登高眺望应该等到傍晚时分,因为此时的风雨更加适合秋天的氛围。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候鸟和海鸥的描绘,表达了他们在秋天中的行为差异。候鸟飞行匆忙,象征着它们秋天离开的急迫,而海鸥则飞翔优雅,不下降落,似乎更加自在。这种对比描绘了不同生物对于秋天的态度和行为,进一步强调了秋天的特点。

最后两句诗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船只在夜晚仍然小心等待,而麻雀则早已归巢,暗示了夜晚的深沉和安宁。这种描绘增强了整首诗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静谧与宁静。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动物行为的对比,陈师道将秋天的氛围和特点生动地展现出来。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思考和感慨,让读者在阅读中体会到秋天的壮美与宁静。

  • 《梦断》

    梦断灯残闻雁声,揽衣起坐待天明。街头浊酒不堪醉,窗外疏梅空复情。人欲见挤真砭石,身宁轻用作投琼。南湖可引春畴美,只合躬耕毕此生。

  • 《驿壁偶题》

    去去投山驿,悠悠解橐装。斜阳穿破厩,落叶满空廊。舞简村巫醉,涂朱野女妆。近行吾亦倦,假寝据胡床。

  • 《和良老寄别韵》

    紫箨从师住,山幽水亦深。方将偿素约,一到洗尘心,别去遽如许,愁来且至今。何时能见过,容我听潮音。

  • 《用黄子益韵二首》

    青衫日日困尘沙,安用浮名与世夸。已过半生真似梦,未荒三径且还家。恨无沈水纡香穗,喜有寒泉瀹茗花。袖却西归遮日手,园林幽处看桑麻。

  • 《郸州道中早行》

    疏帘不下纵荷香,梦破纱厨月满廊。笑尽一杯鞭马走,恍疑山色是家乡。

  • 《诗送读易堂张碧窗之扬》

    占得资身话柄高,六鳌岛上足逍遥。南风又送飞霞佩,北道相期明月桥。要坐虎皮专说易,肯携凤侣共吹箫。此行直上青霄去,不比闲缠鹤背腰。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