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秋怀》

惠连初擬赋秋怀,病束慵缠几未谐。
湿叶随丹明晚堑,破云拖粉露晴崖。
先甘衰落归双髩,已觉清凉入百骸。
试枕离骚校闲品,竹烟杉籁满萧斋。

作者介绍

林逋(九六八~一○二八),字君復,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孤力学,恬淡好古。早年放游江淮间,后隠居杭州孤山,相传二十年足不至城市,以布衣终身。仁宗天圣六年卒(宋桑世昌《林逋传》,明万历本《林和靖先生诗集》附),年六十一(《咸淳临安志》卷六五)。真宗闻其名,曾赐粟帛;及卒,仁宗赐謚和靖先生。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宋史》卷四五七有传。 林逋诗,以明正德间黑口本爲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四部丛刊》所收影明钞本即据此)。校以宋绍熙间沈诜刻本(简称宋本,祇残存卷上)、明正统八年王玘刻本(简称正统本)、明万历间诸时宝刻本(简称万历本)。并参校清康熙四十七年吴调元刻本(简称康熙本)、日本贞享三年柳枝轩刊本(二卷本,简称和刻)、一九六○年文物出版社影印《宋林逋自书诗卷》(简称自书诗卷)及《淳祐临安志》(简称《淳祐志》)、《咸淳临安志》(简称《咸淳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且吸收了清卢文弨以正统本校康熙本(简称卢校)、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五年邵裴子校本(简称邵校)的部分成果。另据自书诗卷、康熙本、《淳祐志》、《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附于第四卷卷末。

作品评述

《秋怀》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给出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秋天的思绪
初时打算写秋天的怀念,
病痛缠身,懒散难以完成。
湿叶随着夜幕降临,
破云带着露水拖拽在晴朗的山崖上。
先前的荣华已渐渐凋谢,
已经感受到凉爽透入百骸。
试着借离骚之感来校勘,
竹烟和杉树的声音充满了寂静的阁楼。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林逋对秋天的怀念和感慨。诗人初时打算写一首描绘秋天的作品,但因病痛缠身,情绪懒散,未能如愿完成。诗中描绘了秋天夜晚的景象,湿漉漉的落叶随着黄昏逐渐堆积,而破云间的露水在晴朗的山崖上闪耀。诗人感叹自己曾经的辉煌已经逝去,如同秋天的落叶一样逐渐凋谢,同时也感受到了秋天的清凉透入身体的每一个部分。最后,诗人以离骚之感来品味自己的作品,静静地聆听着竹烟和杉树的声音,满怀深情。

赏析:
《秋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通过描绘湿叶、破云和露水等细节,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秋天夜晚的场景,展现了秋天的静谧和美丽。诗人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了对逝去辉煌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感慨。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秋天的荣华凋谢和清凉透入百骸的描写,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生的沧桑相映衬,使诗意更加深远。最后两句以离骚之感来校勘自己的作品,展示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自省和审视,以及对离骚这一伟大作品的致敬。

整首诗词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以及对秋天和生命的思考,使得《秋怀》成为一首优秀的宋代秋词。

  • 《次沈陶庵题石田有竹庄韵》

    移家种竹杨湖上,半似湘川半辋川。诗好日尝题节下,酒酣时复卧根边。扫门延客还开径,煮笋供茶或试泉。我记别来今十载,出林添得几梢烟。

  • 《西斋》

    西斋新竹两三茎,也有风敲碎玉声。莫恨移来栏槛远,譬如元本此间生。

  • 《郡学锁宿》

    长柏高柟荫广庭,夜凉人静梦魂清。不知山月几时落,每到晓钟闻雨声。

  • 《新作西北门楼》

    赤白崔嵬晚照间,投闲时复一跻攀。时平守望皆无用,添得清秋数点山。

  • 《吊古行》

    苍梧之南湘水头,烟波逐客增离忧。重瞳孤坟閟白日,双娥贞佩摇清秋。江空夜开鬼对泣,泣罢仍为鼓瑶瑟。瑟声渐杳江声长,丹枫坠影天霜白。临江被发招帝魂,拔剑欲断东流奔。东流无穷帝不返,呜呼薄俗无由敦。

  • 《惜分飞》

    易散浮云难再聚。遮莫相随百步。谁唤行人去。石湖烟浪渔樵侣。重别西楼肠断否。多少凄风苦雨。休梦江南路。路长梦短无寻处。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