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紫竹君家种,曾园竹与荒藤共。
藤骄竹瘁如畏人,不似君家竹森耸。
我来买宅非为宅,爱此风梢时一弄。
磨刀向藤久未忍,树倒藤披真自送。
繁阴一豁新笋地,狂鞭欲向青春动。
我身病後少筋力,遍求拄杖扶腰痛。
萧萧瘦干未能任,一亩君家知足用。
一枝遗我拄寻君,老酒仍烦为开瓮。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求黄家紫竹杖》是苏辙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曾经种植过黄家的紫竹,我曾经的花园里竹子与疯狂的藤蔓并存。
藤蔓骄傲,竹子凋零,它们仿佛害怕人类,不像你家的竹子那样挺拔。
我来买宅并不是为了房子,只是喜欢这个风景,一时兴起而已。
我久久地忍不住刀磨到藤蔓上,树倒了,藤蔓自己也就散开了。
茂盛的荫阴中露出了新生的竹笋,我想用疯狂的鞭子来唤醒青春。
我身体病弱,筋力不足,到处寻找拄杖来扶腰的疼痛。
干瘦的枝条并不能支撑我,你家的一亩竹子足够了。
你留给我一根拐杖,让我继续寻找,老酒,我还得麻烦你来开瓮。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竹子和藤蔓的对比为主线,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对身体状况的无奈。诗中的黄家紫竹象征着高尚、坚韧和挺拔的品质,而曾园里的藤蔓则代表着疯狂和颓废。作者通过对竹子和藤蔓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竹子高洁品质的向往,并对藤蔓的颓废状态感到遗憾。
诗中的"我来买宅非为宅,爱此风梢时一弄"表明了作者购买房产并非为了房子本身,而是因为喜欢这里的风景,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美好的心态。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描写了自己身体状况的衰弱和需要拄杖扶持的困境,同时也表达了对健康和青春的渴望。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友人留给他一根拐杖作为支撑,同时又向友人表达了对老酒的麻烦之意。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身体状况的无奈,使人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阴阳不可知。鬼神惟杳冥。暂试武帝貌。一见李后灵。同情沦异物。有体入无形。贤圣共草昧。仁智焉足明。变化未有极。恍惚谁能精。
雕阑曲曲芙蓉水,天然一时潇洒。露浥冰壶,风摇玉佩,缥缈蓬莱如画。银烛欲下。照藻桷翚飞,杏梁虹架。如此规模,杜棱何止万间厦。明年春燕归早,卷帘应认得,旧家王谢。袖里经纶,幕中佳话,高断云根谁写。青冥纵靶。看人在金坡,炬莲盈把。句忆湘南,渌池明月夜。
天街御膳写臣封,随例朝朝进六宫。后苑日高催泛索,茶床擎出绣云龙。
白日不得照,戴天如戴盆。青云未见路,丹车劳出门。采薇秦山镇,养亲湘水源。心中岂不切,其如行路难。为文清益峻,为心直且安。芝兰未入用,馨香志独存。他门种桃李,犹能荫子孙。我家有棠阴,枝叶竟不繁。心醉岂因酒,愁多徒见萱。征徒忽告归,执袂殷勤论。在鸟终为凤,为鱼
崩奔尧后一孤儿,跖狗成群共肆欺。贾诩未设曹操日,自为汉贼已多时。
香饭炊鱼白,新醅擘蟹黄。秋风元不恶,乡思自难忘。田水闲无用,山云薄有光。篆畦消息好,一路木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