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颇自适,抚此清收时。
不假绝交论,聊吟招隐诗。
山阿新橡栗,朝廷旧皋夔。
早晚罢给散,恩偕雨露垂。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秋来》是一首宋代晁说之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秋天来临,我颇感到自在,抚摸着这丰收的季节。不需要借助绝交的论调,只是随意吟唱着招引隐士的诗篇。山间新鲜的橡子和宫廷中古老的皋夔(指古代传说中的音乐家),早晚都会停止供奉,恩泽将与雨露一同降临。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赞美和对于宁静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秋天被描绘得宜人而自在,给人一种舒适和满足的感觉。诗人不需要借助复杂的论调,只是随意吟唱着招引隐士的诗篇,表达了他对于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中的山间新橡栗和朝廷中的皋夔,象征着自然和人文的和谐共存。诗人希望这种和谐能够长久地延续下去,不受人为的干扰。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的喜爱和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对于自然和人文的热爱和渴望。这首诗词通过对于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宁静、舒适和满足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和谐共存的向往和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
暖醉寒醒各自奇,千花谁是复谁非。燕支浓透春风面,翡翠新裁生色衣。破落东皇能许劣,庄严西子较些肥。痴儿犹恨无香在,紫蝶黄蜂政打围。
报南枝、东风试暖,萧萧甚情味。乱琼雕缀。幻姑射精神,玉蕊佳丽。寿阳宴罢妆台倚。眉颦羞鹊喜。念误却、何郎归去,清香空翠被。溪松径竹素知心,青青岁寒友,甘同憔悴。渐画角,严城上、雁霜惊坠。烟江暮、佩环未解,愁不到、独醒人梦里。但恨绕、六桥明月,孤山云畔水。
征夫去时着伫葛,征夫未回天雨雪。夜呵刀尺制寒衣,儿小却倩人封题。上有泪痕不教洗,征夫见时认针指。殷勤着向边城里,莫遣寒风吹腠理。江南江北一水间,古人万里戌玉关。
茂松修竹翠纷纷,正得山阿与水濆。笑傲一生虽自乐,有司还欲选方闻。
喜见人间百岁翁,青鞋藜杖步如风。一庵无处知身幻,四海行来觉眼空。论相又看新进士,挑诗多识旧名公。承平往事谁知得,闲听高谈梦寐同。
遗蝗出境乐秋成,多稼登场喜雨晴。暗笑衰翁不解事,犹怀万里玉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