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遍山光暮雨收,落霞孤鹜点清秋。
蜀天地暖知无雁,不怕愁声稳上楼。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秋日登楼》是宋代诗人李新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光被夕阳洗净,暮雨渐渐停歇。
夕阳将落霞点缀,孤独的鹜鸟映衬清秋。
在温暖的蜀地,已经没有候鸟南飞的声音,
我登上楼台,不再畏惧忧伤的呼声。
诗意:
《秋日登楼》描绘了一个秋日傍晚的景色,以及诗人登上楼台的心境。诗中以山光、夕阳、落霞、鹜鸟等意象来表现秋天的美景,暗示着秋日的宁静和寂寥。诗人在这个安静的时刻登上楼台,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坚定,不再畏惧忧伤的呼声,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豁达开朗的心态。
赏析:
《秋日登楼》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通过独特的意象呈现出一种恬静宁和的氛围。诗人运用了山光、夕阳、落霞、鹜鸟等形象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表现出大自然在秋季的宁静和美丽。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登上楼台,展现出一种从容自信的心态,不再受到忧伤的困扰。整首诗以简约明快的语言和清晰的意象,将秋天的静谧与人的心境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到的表达,传达了秋天的美好和诗人内心的平和。它展示了秋天的宁静与美丽,并以此启发人们在面对困难和忧伤时能够保持坚定和积极的心态。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沉浸在其中,感受到秋天的宁静和诗人的坚定,体味到生活中积极向上的力量。
浮烟冷雨,今日还重九。秋去又秋来,但黄花、年年如旧。平台戏马,无处问英雄,茅舍底,竹篱东,伫立时搔首。客来何有。草草三杯酒。一醉万缘空,莫贪伊、金印如斗。病翁老矣,谁共赋归来,芟垅麦,网溪鱼,未落他人后。
离歌一曲江南暮,依稀灞桥回首。立马东风,送人南浦,认得当年杨柳。梨花过后。悄不见邻墙,弄梅纤手。绮陌东头,个人还似旧时否。相如近来病久。纵腰围暗减,犹未全瘦。宿酒昏镫,重门夜雨,寒食清明依旧。新愁漫有。第一是伤心,粉销红溜。待约明朝,问舟官渡口。
上却城来忘却归,迎他来鴈送他飞。可怜乌臼能缁素,却被清霜染作绯。
绝镇功难立,悬军命匪轻。复承迁相后,弥重任贤情。将起神仙地,才称礼乐英。长心堪系虏,短语足论兵。日授休门法,星教置阵名。龙泉恩已著,燕颔相终成。月窟穷天远,河源入塞清。老夫操别翰,承旨颂升平。
客里厌厌病过秋,重阳失作雁山游。起来忽见丹枫树,又是思归一种愁。
揭纸糊窗莫放开,园丁新送木犀来。绕屏著色无非画,尽日烘香不用煤。同气相求唯径菊,后生可畏独江梅。月中一应灵和异,待向仙娥觅种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