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庙徒悲剑与冠,翠华龙驭杳漫漫。
原分山势入空塞,地匝松阴出晚寒。
上界鼎成云缥缈,西陵舞罢泪阑干。
那堪独立斜阳里,碧落秋光烟树残。
刘沧(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蕴灵,汶阳(今山东宁阳)人。生卒年均不详,比杜牧、许浑年辈略晚,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好谈古今,令人终日倾听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刘沧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沧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刘沧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进士。据 《唐才子传》,刘沧屡举进士不第,得第时已白发苍苍。
《秋日过昭陵》
寝庙徒悲剑与冠,
翠华龙驭杳漫漫。
原分山势入空塞,
地匝松阴出晚寒。
上界鼎成云缥缈,
西陵舞罢泪阑干。
那堪独立斜阳里,
碧落秋光烟树残。
中文译文:
在昭陵游玩的秋日,
看到了这个陵墓庙宇,
心中不禁悲伤,颇感叹息。
这里的景色像是安葬了剑和冠冕的王者,
青翠华美的树木像是神龙在驾驭,遥不可及。
山势高耸如壁,进入遥远的山塞,
通过松树的阴影,透出一丝寒气。
天空中,鼎立的云朵仿佛成为上界的世界,
西陵的舞蹈结束,泪水止不住地流淌。
独自站在斜阳的光线中,
看着蔚蓝的天空中,秋光映照下的烟雾和残留的树木。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日游览昭陵时的心境。通过描绘景物,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逝去王者的悲伤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作者用寥寥数笔,将庙宇、山势、松树、云朵等景色交织在一起,传递了一种凄迷秋意和人生无常的哀婉之情。
赏析:
《秋日过昭陵》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了一个景色宏阔、情感深沉的画面。整首诗以秋日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昭陵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昔日王者的思念和对兴盛繁华的消退感到的悲凉。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绘安葬了剑和冠冕的王者与青翠华美的树木、高耸如壁的山势与松树的阴影、鼎立的云朵与舞罢的西陵,以及斜阳映照下的蔚蓝天空和残留的树木,增强了诗意的层次感。整首诗意境深远,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古之情,取景表达思想感情,通过描述昭陵的景色,传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思考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同时,诗中采用了较多意象和象征手法,使诗句更加凝练深婉,给人以视觉与情感上的享受。整体上,这首诗既展现了唐代诗人深厚的抒情才华,又展示了对景物审美的高度洞察和深刻思考的能力。
风折新英,雨肥繁实,又还如豆。玉核初成,红腮尚浅,齿软酸透。粉墙低亚,佳人惊见,不管露沾襟袖。一枝钗子未插,应把手挼频嗅。相思病酒,只因思此,免使文君眉皱。入鼎调羹,攀林止渴,功业还依旧。看看飞燕,衔将春去,又将欲、黄昏时候。争如向、金盘满捧,共君王对酒。
千门庭燎照楼台,总为年光急急催。半夜腊因风卷去,五更春被角吹来。宁无好鸟思花发,应有游鱼待冻开。不是多岐渐平稳,谁能呼酒祝昭回。
映空终日但如丝,安得垂檐似绠縻。须作深秋霜雨想,要无遗恨俗晴时。
直庐仙掖近,春气曙犹寒。隐隐银河在,丁丁玉漏残。微风飘更切,万籁杂应难。凤阁明初启,鸡人唱渐阑。静宜来禁里,清是下云端。我识朝天路,从容自整冠。
去留出处勿相关,炼得心丹已九还。自有文章为鼓吹,只将廓庙等云山。百年有酒堪留念,万事无心忘驻颜。郎署分符旧名姓,安知不在覆盂间。
千寻万仞峰,灵宝号何从。盛立同吾道,贪程阻圣踪。岭奇应有药,壁峭尽无松。那得休于是,蹉跎亦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