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秋日即事八首》

新筑茅庐古道傍,养成松竹可深藏。
西风颇动归欤兴,不是悲愁赋感伤。

作者介绍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秋日即事八首》是宋代诗人郭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新筑茅庐古道傍,
养成松竹可深藏。
西风颇动归欤兴,
不是悲愁赋感伤。

诗词中文译文:
在古道旁新建了茅庐,
种植了松竹,可深藏。
西风吹动,使人心生归欤之兴,
并非悲伤的赋作感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郭印在古道旁新建茅庐的场景。他种植了松竹,以此来营造一个幽静的环境,使自己能够深藏其中。诗人通过描述西风吹动的情景,表达了一种愉悦和欢愉的心情,而并非悲伤或忧愁。

诗中的“新筑茅庐”和“养成松竹”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追求,他希望通过与大自然的亲近和融合,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安定。诗中所提到的“西风吹动”则是一种自然的声音和动感,给人以欢欣和振奋之情,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愉快。

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秋日时刻的情感和体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渴望,同时表达了一种欢愉和心境的宁静。这首诗以其清新简洁的表达方式,传递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秋日氛围,给人以平和和喜悦的感受。

  • 《关山月》

    汉月生辽海,朣胧出半晖。合昏玄菟郡,中夜白登围。晕落关山迥,光含霜霰微。将军听晓角,战马欲南归。

  • 《别邢公昭丈》

    适远能忘别,冲行敢惮泥。野航初唤渡,茅屋正啼鸡。雨后妨梅步,风前对竹题。因公动高兴,忆我旧幽栖。

  • 《赋得白云起封中(一作陈希烈诗)》

    千年泰山顶,云起汉皇封。不作奇峰状,宁分触石容。为霖虽易得,表圣自难逢。冉冉排空上,依依叠影重。素光非曳练,灵贶是从龙。岂学无心出,东西任所从。

  • 《偈颂七首》

    一叶飘丹,乾坤独露。万缘泯迹,法界全彰。沩山水牯牛,大雄白额虎。河阳新妇子,临际小厮儿。虽然借路经过,拶著扶篱摸壁。

  • 《侠客词》

    未许同交死,全身报国仇。太阿飞出匣,欲取贾充头。

  • 《答畅校书当》

    偶然弃官去,投迹在田中。日出照茅屋,园林养愚蒙。虽云无一资,樽酌会不空。且忻百谷成,仰叹造化功。出入与民伍,作事靡不同。时伐南涧竹,夜还沣水东。贫蹇自成退,岂为高人踪。览君金玉篇,彩色发我容。日月欲为报,方春已徂冬。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