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
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秋日田园杂兴》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拨雪挑来踏地菘,
味如蜜藕更肥醲。
朱门肉食无风味,
只作寻常菜把供。
中文译文:
用雪擦拭采来的地菘,
口感像蜜藕更加醇美。
豪门的肉食缺乏风味,
只能作为普通菜肴供应。
诗意:
这首诗以秋日田园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农村生活的图景。诗人通过描述采摘的地菘(一种野生菌类)以及与之相比的豪门肉食,表达了对朴素、自然的生活方式的赞美和对奢华、浮华生活的批评。
赏析:
《秋日田园杂兴》展示了范成大对宋代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诗中的地菘象征着朴素、自然的生活,而豪门的肉食则代表着奢华、虚荣的生活方式。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朴素生活的向往和对浮华世俗的反思。
诗中的"拨雪挑来踏地菘"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采摘地菘的情景,用雪擦拭地菘的动作显示了诗人对食材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味如蜜藕更肥醲"则用比喻手法将地菘的美味形容得更加生动,凸显了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
而"朱门肉食无风味"则表达了诗人对贵族生活的怀疑和不满,认为豪门的食物虽然丰盛,却缺乏真正的美味和独特的风味。最后两句"只作寻常菜把供"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朴素生活的认同,认为普通的菜肴才能真正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对比的手法,传达了诗人对朴素、自然生活的赞美,以及对奢华、浮华生活的反思和批判。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社会阶层分化和贵族生活的虚浮现象,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行药归来即杜门,啸台秋色背人群。幽虫傍草晚相映,远水着烟寒未分。高亢可能称独行,穷空犹擬赖斯文。过从好事今谁是,自笑何如杨子云。
我闻校书如扫尘,尘随帚去辄随有。萤窗孤坐志不分,帝虎鲁鱼相可否。榻上诸公富贵人,安能办此铅黄手。绿柳啼莺耳畔春,翠袖弹丝眼前酒。如何复窥蠹简尘,又借管城公作帚。画史画名不画实,润色丹青传不朽。我是瀛洲旧校书,挥汗磨铅胝两肘。当时万一见此图,诸郎不免涎垂口。
一春霁色养花天,近夏鞭霆雨沛然。说与农人勤贮水,行看绿雾涨平田。
太昊祠东铁墓西,一樽曾与子同携。回瞻郡阁遥飞槛,北望樯竿半隐堤。饭豆羹藜思两鹄,饮河噀水赖长霓。如今胜事无人共,花下壶卢鸟劝提。长明灯下石栏干,长共杉松斗岁寒。叶厚有棱犀甲健,花深少态鹤头丹。久陪方丈曼陀雨,羞对先生苜蓿盘。雪里盛开知有意,明年开后更谁看。
我方开竹径,公肯屈篮舆。别去梦犹见,诗来锦不如。乾坤愁思里,风月醉眠馀。会卜溪桥畔,邻墙小结庐。
帝里金茎去,扶风石柱来。山川殊未已,行路方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