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秋日晚出郡效》

暝色生平野,乔林动远风。
虫鸣古道迥,月白戍楼空。
岁月悲欢异,山川今古同。
荒城见摇落,未免泣途穷。

作者介绍

张嵲(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校书郎、着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年,出爲福建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十年,兼实录院检讨、守起居舍人、兼侍讲、试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五、一三七)。升实录院同修撰,十一年,罢。起知衢州。十八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献《绍兴中兴復古诗》以希进用,寻卒(同上书卷一三九、一五八),年五十三。有《紫微集》(《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张巨山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张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紫微集》爲底本,参校《湖北先正遗书》影印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以及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句,编附卷末。

作品评述

《秋日晚出郡效》是宋代诗人张嵲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个秋日黄昏的景象,通过自然景观和人文场景的描写,表达了岁月流转、人事变迁的情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
暝色笼罩平野,
高大的树林随风摇曳。
虫鸣回荡在古道间,
皎洁的月光照耀空旷的戍楼。
岁月流转带来悲欢的变化,
山川虽然经历了今古的差异,却依然相似。
荒凉的城池显露着摇落的景象,
难免让人悲伤地流泪于无处可去的旅途。

诗意和赏析:
《秋日晚出郡效》以秋日黄昏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人世沧桑的思考和感慨。暝色笼罩平野,乔林随风摇曳,给读者带来一种凄凉的氛围。虫鸣的回荡在古道间,与月白的戍楼形成了对比,凸显了岁月变迁中的古今对照。

诗中的"岁月悲欢异,山川今古同"表达了时光流转中的变化和恒久不变之间的对比。无论时光如何变幻,山川依然屹立,承载着历史的沧桑。荒城见摇落,传递出一种凋零衰败的景象,也反映了人事无常的真实性。最后两句"未免泣途穷"表达了诗人对无处可去的旅途的无奈和悲伤。

整首诗以秋景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示了时间的推移和人事的变迁,表达了对岁月流逝和人世沧桑的深切感慨。通过对大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时光不可逆转性质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和徒劳的感叹。整体而言,这首诗词给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情感,引发人们对于生命和人世的思考。

  • 《樵人十咏·樵谿》

    山高谿且深,苍苍但群木。抽条欲千尺,众亦疑朴樕。一朝蒙翦伐,万古辞林麓。若遇燎玄穹,微烟出云族。

  • 《留山中诸君子见访》

    茅舍开扉胜事稠,况携佳客此中游。妖红落后坚松在,南涧清时野潦收。林带寒烟如水合,山含晴日似尘浮。不嫌淡薄幽人趣,欲进藜羹更少留。

  • 《长安春雪曲五首》

    御柳黄丝未满条,宫花红蕊不胜娇。至尊看雪开温室,亲赐昭仪壁上椒。

  • 《飞鱼(有序)》

    海于天地中,物不能比大。阴阳浩出没,造物穷荒怪。力足浮三山,势欲吞大块。岂惟日月浴,兼疑鬼神会。披经案《山海》,异族纷琐碎。我时一徘徊,足蹑二仪隘。焉知贾客辈,入海如入阓。风昏白波驶,雨惨黑洋迈。批石嗔火发,啮指愁舟坏。飞鱼集樯柁,翅尾错珍贝。初疑燕雀翻,

  • 《醉落魄》

    浮蚁。一入愁肠,便有阳春意。须将席幕为天地。歌前起舞花前睡。从他兀兀陶陶里。犹胜醒醒、惹得闲憔悴。”此曲亦有佳句,而多斧凿痕,又语高下不甚入律。或传是东坡语,非也。与“蜗角虚名”、“解下痴绦”之曲相似,疑是王仲父作。因戏作四篇呈吴元祥、黄中行,似能厌道二公

  •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

    僧中有高僧,士亦有高士。我虽不为高,心粗能知止。师是个中人,特患不为尔。何幸我与师,俱是隣家子。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