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图分帝宇,银牒洞灵宫。
回丹萦岫室,复翠上岩栊。
雾浓金灶静,云暗玉坛空。
野花常捧露,山叶自吟风。
林泉明月在,诗酒故人同。
待余逢石髓,从尔命飞鸿。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文中子通之孙。六岁善文辞,未冠,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是时诸王鬬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斥之。勃既废,客剑南,久之,补虢州参军。坐事,復除名。勃父福畤,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交趾省父,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八。勃好读书,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忽起书之,不易一字,时人谓之腹藁。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勃有集三十卷,今编诗二卷。
诗词的中文译文:
《秋日仙游观赠道士(一作骆宾王诗)》
石图分帝宇,银牒洞灵宫。
回丹萦岫室,复翠上岩栊。
雾浓金灶静,云暗玉坛空。
野花常捧露,山叶自吟风。
林泉明月在,诗酒故人同。
待余逢石髓,从尔命飞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勃在唐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应该是在仙游观赠送给一位道士。诗人通过描写景色原本质朴却又富有神秘感的仙游观,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宁静和祥和。
在第一联中,诗人描述了仙游观的庭院和宫殿,用“石图分帝宇”形容庭院中宛如分割着皇帝的宇宙之图,而“银牒洞灵宫”则让人想到了灵异的仙境。
接下来,诗人在第二联中,描述了仙游观中别开生面的丹房和茅庐。诗人以“回丹萦岫室”、“复翠上岩栊”来形容仙游观内的丹房和茅庐,使人感觉仿佛置身于幽静的山林之中。
第三联描绘了仙游观内晃动的雾气、空洞的玉坛,给人一种虚幻和空灵的感觉。
第四联中,诗人写了野花常常沾满露水,山叶在风中自然吟唱,凸显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机。
最后,诗人将林中泉水和明亮的月光与诗和酒、故友相联系,表达了与友人一同欣赏自然美,共享诗酒的愿望。
最后两句“待余逢石髓,从尔命飞鸿”,表达了诗人愿望在仙游观中获得更高的境界,实现自己的诗篇和人生的升华。
这首诗词以其精致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和友情的赞美和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仙游观的景物和情感,诗人使读者仿佛能够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不见陶家门外柳,柴扉一径遥通。闭门终日掩清风。感君高节,绿荫向人浓。篱落萧疏鸡犬静,日长飞絮濛濛。先生一醉万缘空。经时高卧,不到翠阴中。
宿雾初披縠,晨霞暂照梁。千金经换笑,七驾未成章。尘暗神妃襪,衣残侍史香。深情传宝瑟,终古怨清湘。
异枝同颖绕祥云,贡入南州瑞木新。并影薰风舞交翠,要知仁政在斯民。
山间藜杖看初春,忽报沧洲除命新。今日昌黎司宪部,几年陆贽任词臣。扶持世道岂无策,宗主时贤今有人。老懒贵游书尽绝,一诗隃寄霅江滨。
萧条安化驿,倦客思悠哉。积水连天阔,青山送客来。疏篱风卷叶,败屋雨生苔。寄语淮阳旧,人今放逐回。
佳花香蔼蔼,老柏意萧萧。如何苍翠质,许附繁柔条。仙人踏锦障,衬步武夷桥。愿托岁寒心,凌虚上烟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