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
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
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
我来何所事,端为听松风。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祖籍建安,《四朝闻见录》自署龙泉(今属浙江)。从叶适学,与真德秀、葛天民交甚密。仕歷不详,后弃官居西湖。有《四朝闻见录》五卷,诗多散佚,仅《江湖小集》中存《靖逸小稿》一卷。 叶绍翁诗,以汲古阁影宋钞《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秋日游龙井》是宋代文人叶绍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引道烦双鹤,
携囊倩一童。
竹光杯影里,
人语水声中。
不雨云常湿,
无霜叶自红。
我来何所事,
端为听松风。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秋日游览龙井的情景。他在迷人的景色中,感受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宁静的向往,以及对心灵的洗涤与净化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秋日的景象,通过抒发作者的感受和情绪,传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境界的追求。
首节的“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描述了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看到了两只干扰游人的鹤鸟,以及一个携带篮子的小童。这一描写显示了作者淡泊名利的心态,他并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只专注于自己的游览。
接下来的两句“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将作者置身于竹林之中,享受竹林的静谧之美。竹光和水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宜人的氛围,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悠远。
接着,“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表达了秋日的湿润和温暖,以及自然界的变幻。虽然云常常带来雨水,但景色依然湿润;虽然没有霜冻,但树叶却自然而然地变红。这种自然的变化和平衡,给人以一种恬静和安宁的感觉。
最后一句“我来何所事,端为听松风。”表达了作者在这个景色中的目的,他来到这里并不是为了做什么特定的事情,而是纯粹为了倾听松风的声音。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宁静和自然美的追求,他希望能够通过倾听松风的声音来净化自己的心灵。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秋日龙井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之美和宁静境界的追求。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也可以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宁静与洗涤的情感。
舴艋东归喜遂初,频拈枯笔赋幽居。细烧柏子供清坐,明点松肪读道书。苍爪嫩芽开露茗,红根小把瀹烟蔬。年来自许机心尽,颇怪飞鸥自作疏。
浐水送君君不还,见君题字虎丘山。因知早贵兼才子,不得多时在世间。
绿蜡一株才吐焰,红绡半卷渐抽花。窗前映月人无寐,疑是银灯透碧纱。
吾友张文潜,君行乃其里。当年钓游处,壮者或可指。闻风起遐想,意作千古士。不知尘土中,奴椎婢不齿。胸中无一尘,笔下有百纸。勿问见自知,未语君已憙。与游今已後,行矣勿停轨。
不惜佳人国为倾,髑髅头盖野狐精。丈夫更有何郎粉,老眼须君业镜明。
客行犯萧条,物态如寒冰。借问松窗人,久客将何营。答言慕幽禅,怀抱彻欲清。当年困流俗,鑽纸如痴蝇。一朝脱尘纲,决若飞鸟惊。斋盂趁后辈,卧氎陪老生。从兹辈行间,往往推先鸣。此道本无学,精粗不可评。忽然辨疆哉,独得分专城。物外怀抱好,醒来毛发轻。馀事不着意,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