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秋日》

满目平原百里赊,寂寥深处见人家。
三间草屋无樵爨,一□□□有野花。
远出小童寻路径,归来老叟带烟霞。
数声起笛寒山暮,光照柴门月满斜。

作者介绍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作品评述

《秋日》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邵雍。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秋日

满目平原百里赊,
寂寥深处见人家。
三间草屋无樵爨,
一□□□有野花。

远出小童寻路径,
归来老叟带烟霞。
数声起笛寒山暮,
光照柴门月满斜。

译文:

秋日之景,视野辽阔百里无垠,
寂寥的深处可见人家。
三间草屋无炊烟升起,
只有一处有野花盛开。

远处小童出门探索道路,
归来时老者身上弥漫烟霞。
寒山上响起几声笛声,
柴门照耀下,月光斜斜满溢。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田园景色。诗人眺望远处,视野开阔,一片平原展现在眼前,百里之地一片荒凉,只有偶尔可以看到一些散居的人家。这些人家都是简朴的草屋,没有炊烟升起,只有一处地方有野花盛开,为整个景色增添了一丝生机。

诗中还描写了远处的小童和归来的老者。小童离开家园去探索道路,而老者则带着烟霞归来,可能是从山野中回来。在黄昏时分,寒山上传来几声笛声,给人以凄凉之感。柴门照耀下,月光斜斜洒满,营造出一种宁静幽深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秋日乡村的景色和氛围。整首诗以寥寥数语勾勒出广袤的平原、简朴的人家和孩童老者的生活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中的景色和人物形象简洁明了,给人以宁静、淡泊、朴素的感觉。荒凉的平原、草屋以及清幽的夜晚,都体现了宋代田园诗的特点。诗中的笛声、月光等意象,增添了一丝凄凉和寂寥之感,使整首诗更具意境和情趣。

通过这首诗,诗人邵雍运用简练的语言和精练的笔触,描绘了秋日乡村的景色和人物,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敬仰。这首诗以其朴素自然的风格,展示了宋代田园诗的典型特点,同时也给人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间。

  • 《林和叔山园九咏·娱老》

    老来何事可娱嬉,堂枕崔嵬瞰绿漪。自有山光并水色,不须花貌与蛾眉。

  • 《歙州道中仆逃》

    去跳风雨几奔波,曾共辛勤奈若何。莫遣穷归不知处,秋山重叠戍旗多。

  • 《留侯庙下作》

    貌如女子心如铁,五世相韩韩已灭。家童三百不足使,仓海君初去相结。秦皇东从博浪过,力士袖椎同决烈。晓入沙中风正昏,误击副车搜迹绝。亡命下邳圯上游,老父堕履意未别。顾谓孺子下取之,心始不平终折节。舒足既受笑且去,行及里所还可说。可教後当五日来,三返其期付书阅。

  • 《张净琬》

    骠骑极豪侈,后房多艳姬。可怜张净琬,不识半酣时。

  • 《龙门八韵》

    河浸华夷阔,山横宇宙雄。高波万丈泻,夏禹几年功。川迸晴明雨,林生旦暮风。人看翻进退,鸟性断西东。气逐云归海,声驱石落空。近身毛乍竖,当面语难通。沸沫归何处,盘涡傍此中。从来化鬐者,攀去路应同。

  • 《洞仙歌》

    杳无风色,肠断莲花信。水鉴云垂数峰影。向劳生辛苦,寒暑煎人,争不老,空想秋堂夜静。玉姬挥皓月,时送微凉,莫吝金卮为伊尽。柳下夕阳收,傍水重游,花茵上、雪回襟冷。问避暑天机、自有奇人,但且对湖光,世间谁醒。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