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秋书》

秋为枣多暑,天因禾未霜。
吁嗟尔凶虏,宜亦畏皇纲。

作者介绍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秋书》是宋代晁说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并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皇纲的敬畏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秋天来临,枣树结果累累,但天空中的霜还未降临到禾苗上。唉,哀叹啊,你这凶恶的虏寇,也应该畏惧皇纲的威严。

诗词的诗意是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担忧。枣树多果实的景象暗示着丰收的季节,但禾苗上还未出现霜,这暗示着秋天的初至,国家的安危仍然未定。作者通过呼唤凶恶的虏寇,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担忧,并强调了对皇纲的敬畏之情。皇纲代表着国家的法纪和秩序,作者希望凶恶的虏寇能够敬畏皇纲,不敢侵犯国家的安宁。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皇纲的敬畏之情。它展现了晁说之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秩序的重视。

  • 《谢徐居厚汪叔潜携酒见访》

    我虽生乱离,犹及见前辈。衣冠方南奔,文献往往在。幸供扫洒役,迹忝诸生内。话言犹在耳,造次敢不佩?残年趋死近,孤学与时背;妄出更何求,终老事耕耒。史君稽古学,力大障横溃;广文亦伟士,名字震当代。同舟肯过我,凛与前修配。忧时抱忠鲠,论事极慷慨。嗟予虽益衰,耳目

  • 《淳化乡饮酒三十三章》

    关雎于飞,洲渚之湄。自家刑国,乐且有认。

  • 《赠高老》

    野寺何所有,梅花如玉盆。客愁浩如许,我声已载吞。大士坐丈室,燠若阳谷温。从来第一义,入耳简不烦。不谓兵火余,见此只树园。仰沐方外契,蔼然风味存。我诗如废井,已涸宁有源。又如既老马,力尽不复奔。空余浩然气,踵见常焞焞。熊经非我事,讵以胎息论。蒙庄岂达者,区区

  • 《和王成之同赵达明游西湖》

    只对西湖也自凉,雨余天更辟商羊。水交秋色心田静,风入山花鼻观香。别驾殷勤能高醴,五曹嬉戏且逢场。凤凰池上今文伯,犹忆春闱夜卷长。

  • 《春日游盘谷》

    旌斾朝驱入翠微,东风闲访故山薇。金龟换酒留僧住,白鹤穿云伴客归。月影坐移栖凤竹,泉声静绕钓鱼矶。中原那似开元日,得学巢由远是非。

  • 《颂古四十五首》

    因我得礼汝,乾坤粟粒许。若要除三害,无过问周处。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