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为枣多暑,天因禾未霜。
吁嗟尔凶虏,宜亦畏皇纲。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秋书》是宋代晁说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并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皇纲的敬畏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秋天来临,枣树结果累累,但天空中的霜还未降临到禾苗上。唉,哀叹啊,你这凶恶的虏寇,也应该畏惧皇纲的威严。
诗词的诗意是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担忧。枣树多果实的景象暗示着丰收的季节,但禾苗上还未出现霜,这暗示着秋天的初至,国家的安危仍然未定。作者通过呼唤凶恶的虏寇,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担忧,并强调了对皇纲的敬畏之情。皇纲代表着国家的法纪和秩序,作者希望凶恶的虏寇能够敬畏皇纲,不敢侵犯国家的安宁。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皇纲的敬畏之情。它展现了晁说之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秩序的重视。
风清日晚溪桥路。绿暗摇残雨。闲亭小立望溪山。画出明湖深秀、水云间。漫郎疏懒非真吏。欲去无深计。功名英隽满凌烟。省事应须速上、五湖船。
北平山头羽穿石,将军醉眼横夜色。高堂白昼坐眈眈,想见负嵎俱辟易。铜环锁深双古槐,霍地啸舞含风雷。三生得非故人积,变化为我腾空来。目光射庭威百步,童奴近前初不怒。再三未敢尺箠麾,生绡张罗红打围。头如可编须可捋,约莫留皮是浑脱。世上丹青得许神,向来叶公龙乃真。
客心似向汉槎来,便盍观光近斗台。王俭池边新节物,刘郎观里旧根栽。饶人老月添春好,特地痴云际晚开。明岁传柑天上宴,马头犹记渚宫囘。
江分晓色洗征衣,吾道非邪傥是欤。与世无缘伤骨鲠,归田有日放眉舒。虎头食肉亦安用,牛背看山却自如。留得荷锄双手在,尽堪老瓦一轩渠。
根境法中虚捏怪,见说是师便礼拜。汝从甚处到其间,且作街坊兼化菜。
民沐仁风状小儿,陶陶远罪日何如。圜扉草色春长茂,公舍棠阴昼缓移。谁复鼠牙纷击剥,类将鸡黍乐追随。涂歌里咏喧传处,尽是吾侯德政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