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极分南北,观澜混浊清。
荡胸金饼上,觌面玉绳横。
洲渚千沤发,风云一噫生。
神山端可往,九万作宽程。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秋晚十咏·临海观望》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傍晚时分在临海观望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内心世界的宁静。
诗意:
这首诗以秋天傍晚时分在临海观望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海景、山峦和风云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宏伟和壮丽,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内心深处的宁静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临海观望的美景。首先,诗中提到“指极分南北”,表明作者所处的地方极为辽阔,而后面的“观澜混浊清”则揭示了海浪汹涌的景象。这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大海之中,感受到了其浩渺和壮丽。
接着,诗中提到“荡胸金饼上,觌面玉绳横”,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内心的起伏与外在的景色相对照。金饼和玉绳分别象征着坚固和柔软,通过将这两种形象与内心的感受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在观赏景色时内心的震撼和喜悦。
诗的后半部分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思考。洲渚千沤发,风云一噫生,通过描绘山峦和风云的变化,表达了人生起伏不定的境遇。而“神山端可往,九万作宽程”则传递出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和追求,意味着作者渴望超越现状,追寻更广阔的人生道路。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和人生境遇的反思,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追求。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受,使读者在阅读中体味到大自然的壮美和人生的深远意义。
彭殇皆定数,万事转头非。不悟身如寄,安知死是归。世情趋马首,道眼识鹑衣。堪笑磻磎老,皤然立钓矶。
渴人常梦饮,饥人常梦餐。中宵羁旅梦,两臂生羽翰。腾身入紫青,吹面天风寒。惊觉凛毛发,感我涕汍澜。
笋改斋前路,蔬眠雨後畦。晴江明处动,远橱看来齐。我语真雕朽,君诗妙斫泥。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绝壑春林映绿,半山晓雾迷红。长忆西岩梦觉,小舟欸乃声中。
洞庭木落水生波,月入斜窗露气多。虞帝不归秋自晚,满江烟雨泣湘娥。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苹以春晖,兰以秋芳。来日苦短,去日苦长。今我不乐,蟋蟀在房。乐以会兴,悲以别章。岂曰无感,忧为子忘。我酒既旨,我肴既臧。短歌可咏,长夜无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