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枣经岗路,牛羊归径深。
水穷人小立,山静客微吟。
点点稻花雨,团团榕叶阴。
田翁罢争席,明日共幽寻。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秋晚十咏·散策》是宋代文人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散步经过山坡小路,牛羊归向深山。水流稀少,人站在岸边。山静谧,游客轻声吟唱。稻花雨点点飘落,榕树叶团团遮阴。农夫停下争夺的座位,明日一同寻幽。
诗意和赏析:
《秋晚十咏·散策》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悟和内心的思绪。
诗的开篇以散步经过山坡小路的景象作为切入点,展示了大自然中的平凡场景。牛羊归向深山,象征着丰收的季节即将过去,农民们将归家,山野渐渐静谧。
接下来的描写中,水流稀少,人站在岸边,形容了秋天水源减少的景象,也映照出人们在淡化烦忧、静心凝思的状态。山静谧,游客轻声吟唱,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的山野中,自然而然地发出轻微的吟唱声,与周围环境和谐共鸣。
诗中出现了稻花雨点点飘落的景象,给人以秋收的暗示,也增添了一份秋日的宁静和诗情画意。榕树叶团团遮阴,叶影交织,为行走者提供了一片凉爽的遮蔽。这里的描写使人联想到秋天行走的舒适与惬意。
最后两句“农夫停下争夺的座位,明日一同寻幽”,表达了对农夫们辛勤劳作的赞美,也传达了诗人与农夫们共同寻求宁静与幽静的愿望。这里的“争夺的座位”可以理解为忙碌的生活,而“寻幽”则代表了追求内心宁静与自我升华的愿望。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李弥逊对秋天景色的观察和感悟,通过描述大自然的细微变化和人们的行为举止,表达了对宁静、寻求内心舒适与和谐的追求。这首诗以淡雅的笔触勾勒出秋天的宁静景致,给人以闲适、平和的感受,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
君子去事,民有余祥。小人去事,民有余殃。
柯栝各西东,音书久不通。山河隔今古,天地老英雄。局败横难着,愁多酒易中。花前多少恨,无语寄春风。
念符不由级,屹得文章阶。白玉抽一毫,绿珉已难排。偷笔作文章,乞墨潜磨揩。海鲸始生尾,试摆蓬壶涡。幸当禁止之,勿使恣狂怀。自悲无子嗟,喜妒双喈喈。
折芙蓉弄水,动玉佩、起秋风。正柳外闲云,溪头淡月,映带疏钟。人间厌谪堕久,恨霓旌未返碧楼空。且与时人度日,自怜怀抱谁同。当时种玉五云东。露冷夜耕龙。念瑞草成畦,琼蔬未采,尘染衰容。谁知素心未已,望清都绛阙有无中。寂寞归来隐几,梦听帝乐冲融。
射的山前一老樵,此生何敢辱旌招。缪缘学道肱三折,不遇知音尾半焦。去蠹区区惭啄木,附高烨烨鄙凌霄。但令穷死心无媿,也胜鸣珂事早朝。
崷崒闽人秀,夫君得最完。文章醇不杂,气质浑无刓。场屋闻新诏,乡闾正素冠。天应老贤业,头角壮年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