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出瘴岭,弱冠历吴楚。
晚涉大漠寒,远吊长城古。
失□得谤讟,少乐多辛苦。
侵寻四十年,复此守环堵。
松楸仅有存,骨肉化为土。
岂不登一名,贫甚于父祖。
行行荒篱间,寒华粲可数。
惟酒足解愁,钱尽不得酤。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秋晚杂书三十首》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
三岁出瘴岭,弱冠历吴楚。
在三岁时离开了瘴疠的山岭,到了年轻时历经吴楚之地。
晚涉大漠寒,远吊长城古。
晚年穿越大漠的寒冷,远远凭吊长城的古迹。
失□得谤讟,少乐多辛苦。
失去名利得到了责难和诽谤,少有快乐而多是辛苦。
侵寻四十年,复此守环堵。
四十年的辛勤探索,又回到了原地。
松楸仅有存,骨肉化为土。
只有松树和楸树存留,亲人已经化为尘土。
岂不登一名,贫甚于父祖。
难道不能登上一片名声,贫穷甚于父祖。
行行荒篱间,寒华粲可数。
行走在荒芜的篱笆之间,寒光闪烁而稀少。
惟酒足解愁,钱尽不得酤。
只有酒能够解除忧愁,钱财已经所剩无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方回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诗人在幼年时就离开了瘴疠的山岭,经历了吴楚之地的历程。晚年时,他穿越大漠的寒冷,远远凭吊长城的古迹,但同时也失去了名利,遭受了责难和诽谤,生活辛苦。四十年的辛勤探索之后,他又回到了原地,亲人已经离世,只有松树和楸树存留。诗人感叹自己不能获得名声,贫穷甚于父祖,生活在荒芜的篱笆之间,寒光稀少。他唯一能够解除忧愁的是酒,但钱财已经所剩无几。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方回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他对辛勤努力和追求名利的失望与困惑,以及对亲人离世和贫穷的忧伤,都在诗中得到了表达。同时,诗人通过描绘荒芜的环境和稀少的寒光,营造出一种寂寥和凄凉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困境。整首诗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传递了方回对生活的触动和对命运的思考,展现了宋代士人在纷繁世事中的内心体验。
涤尽妖氛气,妆成富贵冬。梅花香处觉,人意火边浓。未暖那飞絮,非寒底见松。绝怜阶下竹,腰折为谁恭。
栩栩齁齁睡足仙,华山浓睡一千年。龟儿不食龙儿蛰,睡里人间变海田。
敌临烹子一何庸,激怒来军速自攻。结怨岂思围不解,愚谋多以杀为雄。
口伐奇谋讋可汗,归来犹著侍臣冠。燧林草色供诗思,凤沼春波滟笔端。谁谓玉堂真学士,暂临桂管小长安。元戎十乘无遄迈,上阁宣麻句已团。
尝思鹏海隔飞翻,曾得天风送羽翰。恩比丘山何以戴,心同金石欲移难。经年空叹音书绝,千里常思道义欢。每向江陵访遗治,邑人犹指县题看。
擿埴凭谁为指南,囊空羞涩不容探。年光有限堂堂去,世事无心细细参。故旧白头惊未识,比隣青眼喜相谙。此生自断何须问,荼苦从今等荠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