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入蒹葭霜正威,数声归雁塞痕微。
欺人白发萧萧得,未老丹枫故故飞。
胡虏乾坤多战骨,江湖风雨一蓑衣。
百年粗饭从衰朽,万事尘寰有是非。
黄公度(一一○九~一一五六),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第一,调平海军节度签判。召爲秘书省正字。因忤秦桧,被论予词。十九年,通判肇庆府(明弘治《兴化府志》卷八)。桧卒,召爲考功员外郎。二十六年卒,年四十八。有《知稼翁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宋林大鼐《宋尚书考功员外郎黄公墓志铭》。 黄公度诗,以明天启五年黄崇翰刻《莆阳知稼翁集》二卷本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秋兴二首》是宋代黄公度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传达了作者对时光的感慨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秋天来到了,蒹葭中弥漫着霜的气息,霜势正盛,它象征着寒冷和凛冽。几声归雁飞过,它们在空中划出一道微弱的痕迹。这些归雁从遥远的地方飞回来,它们的归来使人联想到塞外战地上的痕迹。
白发的人正在欺骗别人,他们以老年之姿伪装,实则还未到老年。红色的枫叶在风中飞舞,似乎在嘲笑这些冒牌老人。这里的"白发"可以理解为假老矣。
历史上,胡虏屡次侵犯中原,战争的残酷导致了无数战士的牺牲。这些战士的骨灰散布在幅员辽阔的土地上,他们的战骨充斥着乾坤。江湖中风雨变幻莫测,一个蓑衣便可抵挡。
百年过去了,生活依然艰苦,只能吃粗饭。岁月的流逝使万事都充满了尘寰的是非。这里的"百年"象征了长久的时间流逝,"粗饭"则代表着生活的艰辛。无论是在历史长河中,还是在尘寰之中,都充满了人间百态和是非纷争。
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寒冷的描绘,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历史的变迁。作者通过对归雁、白发、丹枫、胡虏、江湖和岁月的描写,寄托了对战争悲剧和人生无常的思考。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丰富,既有对秋天景物的描绘,又有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示了黄公度独特的诗歌才华。
大武尾裔名季狸,目如点漆肤凝脂。江夏无双字子羽,九月授衣先著絮。何如苗国孤竹君,排霜傲雪高拂云。子孙总角遁归根,金相玉质芝兰芬。三士脂韦与风节,借箸酒池俱胜绝。先生胸次有皂白,一醉不须向人说。
瘴雾三年恬不怪,反畏北风生体疥。朝来缩颈似寒鸦,焰火生薪聊一快。红波翻屋春风起,先生默坐春风里。浮空眼缬散云霞,无数心花发桃李。悠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淮烟漠漠夕阳收,楚树昏昏翳客舟。风度钟声来北固,帆将灯影过扬州。云消碧海天无际,波撼金山地欲浮。独恨壮游非昔日,满江风露夜如秋。
当年老子逢佳节。万户华灯连皓月。和气满江城。喧喧队子行。掩关聊共坐。静对沉香火。一笑尽君欢。闲心无两般。
昔君坐谈诗,古音振宫商。昔我起舞剑,三尺星斗光。我剑何慷慨,君诗何老苍。感此一笑叹,徒成九回肠。久别忽想见,岁月惊惶惶。岂无平生友,对面险太行。知心今几人,况复天一方。安得飞霞佩,共挹天瓢浆。道义有真乐,何必甘膏梁。临行劝我酒,我饮不尽觞。一饮情易阑,再饮
滥把州麾奉北堂,自惭政术非龚黄。年丰物阜天所赐,容我养拙山水乡。今朝瑞气俄融结,散作飞花应时节。万家疫疠一扫除,尽道年时无此雪。幕中佳士欣得公,笔端能与造化通。乃知冰柱有家法,寡和未饶歌郢中。一望琼瑶迷四境,我复白头临绝顶。要须相与作春温,共向尊前拼酩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