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照荆椿,空山莽萧索。
人稀鸡犬闲,古道转城脚。
旗亭数家市,炊烟起篱落。
牛羊暮求群,归乌纷落泊。
菅麻已在沤,黍稷行可获。
岁丰农工勤,膏火通夜作。
嗟余何为者,愧与众同乐。
南亩亦易谋,咄嗟我力薄。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秋兴三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秋日照荆椿,空山莽萧索。
在秋天的阳光下,照耀着茂盛的荆椿树,周围的山峦空旷而凄凉。
人稀鸡犬闲,古道转城脚。
人烟稀少,鸡犬闲逛,古道转向城市。
旗亭数家市,炊烟起篱落。
旗亭上有几家市场,篱落中升起了炊烟。
牛羊暮求群,归乌纷落泊。
牛羊在黄昏时分归群,乌鸦纷纷落在树上。
菅麻已在沤,黍稷行可获。
菅麻已经在沤(发酵),黍稷可以收获。
岁丰农工勤,膏火通夜作。
丰收的年景,农民辛勤劳作,灯火通宵不息。
嗟余何为者,愧与众同乐。
我感叹自己是何等身份,羞愧地与众人一同欢乐。
南亩亦易谋,咄嗟我力薄。
南方的田地也容易规划,可是我却感到自己力量微薄。
这首诗词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农村的生活。作者通过描写荆椿树、空山、古道、市场、牛羊、乌鸦等元素,展现了秋天的凄凉和农村的宁静。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力量的无奈和对丰收农忙的赞叹。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宋代农村的景象和农民的辛勤劳作,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思考和感慨。
柳眼开何媚,蒲芽长得伸。寒花方谒日,新燕已参春。
晴日烘开栗玉葩,懶随霰雪送年华。淮乡地冷开虽晚,竟是人间第一花。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国命在礼。君命在天。陈诚惟肃。饮福惟虔。洽斯百礼。福以千年。钩陈掩映。天驷徘徊。雕禾饰斝。翠羽承罍。受斯茂祉。从天之来。
乍听归燕语窗栊,催放莲灯万炬红。扫尽妖氛春色外,唤回和气雨声中。时机翻覆须天定,人事扶持愿岁丰。幕府贤劳愧群彦,吟诗留俟采民风。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终朝采绿,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其钓维何,维鲂及鱮,维鲂及鱮,薄言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