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驿里见春风,几度怀清隔晓钟。
思白有人伤柳色,依刘无地感萍踪。
半生力学羞长剑,两载心期信短筇。
九叠屏高有标致,远公相约则吾从。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秋岩自山中见约》是宋代董嗣杲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九江驿里,我看到了春风几度吹过,怀着清隔的晨钟声。思念白衣人伤心柳色,像依恋刘海无处触摸草叶的踪迹。我羞于半生的学问,不敢拔剑自夸。两年来,我心心念念的期许只是短短的竹筇。九重屏风高高挂起,标致无比,远方的公子约我,我必从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远方的期许。诗中以秋岩自山中见约为题,透露出作者在山中静思之际,突然看到了一个约定,它是春风的吹拂、晨钟的敲响,让他心中充满了向往与期待。
首句描述了作者在九江驿里看到了春风的景象,春风象征着生机和希望,给人一种愉悦和温暖的感觉。接着,作者提到了清晨的钟声,这是一种寂静而清澈的声音,传递出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意境。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作者怀念白衣人、伤心柳色的思念之情。白衣人可能是指某位美丽的女子,而伤心柳色则是指柳树的风姿,它们都成为了作者内心情感的寄托。这种思念之情是无法触摸到的,就像依恋刘海无法感受到草叶的踪迹一样。
接着,作者提到了自己羞于夸耀半生的学问,不敢拔剑自夸。这里的学问和剑都是象征,学问代表作者的才华和能力,剑则代表武勇和自信。作者谦逊地表示自己的学问和能力还不足以引起他人的关注和赞赏。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了心心念念的期许只是短短的竹筇。竹筇是一种短而柔软的竹子,这里用来比喻作者远大的志向与短暂的时光。作者在两年的时间里,心怀着信念和期待,但与时间的推移相比,这段时光显得短暂而珍贵。
最后两句描述了九重屏风高高挂起,标致无比,远方的公子约作者相会,而作者必定会满怀信心地前往。这里的九重屏风象征着华丽而高贵的环境,公子的约定则代表了一个远方的希望和机会。作者表示自己会积极地响应这个约定,勇往直前。
整首诗词以清新、婉转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许。
赣岂无杰才,少有中我律。君以谒求交,相见便相入。赣岂无杰观,少有投我笔。君以题求诗,相许便相及。况加积业斋,亦入缘督集。岂其夤缘深,姑以臭味密。初知若久要,三岁如一日。质稳不受浮,疑非自赣出。辟雍诸伟人,大抵旧相识。其高固天资,所揉亦气习。谁使地块高,未放
医王不是无方义,千里苏香象不回。
君行不少住,明日是清明。驿路垂杨暗,淮河新水平。天晴纡野兴,地逈畅离情。故友如相问,深山戴笠耕。
上阳门外云连草,车马遥遥往来道。昔王游豫几何年,今人岂识当时好。明珠翠羽已成尘,道上行人几番老。当时秋天落宫板,今此婆娑皆合抱。
莫怪鸳鸯绣带长。腰轻不胜舞衣裳。薄幸只贪游冶去。何处。垂杨系马恣轻狂。花谢絮飞春又尽。堪恨。断弦尘管伴啼妆。不信归来但自看。怕见。为郎憔悴却羞郎。
彼石何人,云是寿者。作镇斯宫,孰分真假。以幻对幻,有同儿嬉。他日启扃,问尔是谁。